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起,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家、犯罪行为学家、特殊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青少年犯罪率却居高不下,严重地影响着社会、家庭的安宁,影响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疑成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对犯罪青少年的已有研究主要涉及的是犯罪者的人格特征、人格类型、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但是对犯罪青少年的研究较少针对犯罪青少年道德情绪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对青少年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试图了解他们道德情绪的特征及对其行为决策的影响,以期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一些建议。本研究以自编的青少年道德情境故事问卷为工具,以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高中生为被试,研究了犯罪青少年内疚、同情、愤怒三种道德情绪的特点及其对犯罪青少年的补偿行为、助人行为、攻击行为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犯罪青少年内疚、同情、愤怒三种道德情绪的强度均显著低于普通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比普通青少年做出了显著更少的外显补偿行为和更少的内部帮助行为,比普通青少年做出了显著更多的内部攻击行为和外显攻击行为。2当受伤害者是陌生人时,犯罪青少年的内疚水平明显低于受害者为其他三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自己的好朋友时,犯罪青少年的内疚水平明显高于受害者为其他三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犯罪青少年的内疚水平明显高于受害者是普通同学时。当他人造成身体伤害时,犯罪青少年的内疚水平明显低于对他人造成名誉伤害和财产损失时;当对他人造成名誉伤害时,犯罪青少年的内疚水平明显高于对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3当受伤害者是陌生人时,犯罪青少年的同情水平显著高于受害者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和自己的朋友时;当受伤害者是朋友时,犯罪青少年的同情水平明显高于受害者为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4当受伤害者是自己时,犯罪青少年的愤怒水平明显高于受害者为其他人时5当受伤害者是自己的好朋友,犯罪青少年的内部补偿行为明显多于受害者为其他三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补偿行为明显少于受害者为其他三种情况时;当对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补偿行为明显低于对他人造成名誉伤害和身体伤害时。当受伤害者是与自己的好朋友,犯罪青少年的外显补偿行为明显多于受害者为其他三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陌生人时,犯罪青少年的外显补偿行为明显低于受害者为其他三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犯罪青少年的外显补偿行为明显高于受害者是普通同学时。当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时,犯罪青少年的外显补偿明显高于对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当对他人造成名誉损失时,犯罪青少年的外显补偿行为明显高于对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补偿行为明显多于外显补偿行为。6当受伤害者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帮助行为明显少于受害者为自己的朋友和陌生人时;当受伤害者为陌生人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帮助行为显著少于受害者为自己的朋友时。当受伤害者是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犯罪青少年的外显帮助行为明显少于受害者为陌生人和自己的朋友时;当受伤害者是朋友时,犯罪青少年的外显帮助行为明显高于受害者为陌生人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助人行为明显多于外显助人行为。7当受伤害者是自己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攻击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受害者为其他两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自己的好朋友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攻击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受害者为陌生人时。当受伤害者是陌生人时,犯罪青少年的外部攻击行为水平明显低于受害者为其他两种情况时;当受伤害者是自己的好朋友时,犯罪青少年的外部攻击行为明显低于受害者为自己时。犯罪青少年的内部攻击行为和外显攻击行为的强度有显著差异,犯罪青少年的内部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外显攻击行为。8犯罪青少年内疚、同情、愤怒三种道德情绪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犯罪青少年内疚、同情情绪与补偿行为与助人行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攻击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愤怒与补偿行为、内部助人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补偿行为与助人行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攻击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助人行为与攻击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