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由先正达公司(原捷利康)开发的,也是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防病谱广,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突出优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复合物Ⅲ,阻断电子传递,干扰能量合成,因其通过与细胞色素b(cyt b)的Qo部位结合而称之为Qo抑制剂(QoI)。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已有的所有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但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对该类药剂产生抗药性自发突变频率较高,在高选择压下自然界易形成抗药性病原真菌群体。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 C.gloeosporioides)是中国辣椒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寻找新型高效杀菌剂来控制辣椒炭疽病的流行已成为化学防治工作者的目标。所以研究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及其在嘧菌酯处理下药物靶标在生化和基因水平上的毒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离体培养条件下,嘧菌酯单独作用对辣椒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弱。旁路氧化在辣椒炭疽菌野生菌株的孢子萌发中提供大于95倍生理功能的补偿作用;在菌丝生长中提供20~35倍的补偿作用。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产生和黑色素形成。通过喷雾、涂抹、针刺3种方法接种感病甜椒幼苗和红熟果实,结果表明,多针刺孔接种甜椒红熟果实发病效果最好,故采用多针刺孔的方法接种甜椒红熟果实以测定嘧菌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嘧菌酯对防治辣椒炭疽病有较理想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药剂处理后间隔1d接种,10μg/L嘧菌酯的防治效果即达到95.5%;接种病菌间隔1d后药剂处理,10μg/L嘧菌酯对其防效为85%。嘧菌酯还有良好的抗扩展和抗产孢作用。用嘧菌酯处理过的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活力和致病力下降。在海南省五点采样分离到的78株炭疽病菌中,94.9%为胶胞炭疽菌,5.1%为辣椒炭疽菌。在室内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并且辣椒炭疽病菌在数次施用嘧菌酯后敏感性虽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对嘧菌酯最耐药和最敏感的DD1-61和T-53菌株的无性单孢后代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均出现分离,但这两个后代群体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两个亲本菌株间确实有差异。10μg/mL嘧菌酯处理1h对辣椒炭疽菌菌丝呼吸耗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证明延长处理时间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下降的机理不是旁路氧化途径增强,也不是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或药剂已被饱和。测定嘧菌酯处理0、1、12、48h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药剂处理1h后,细胞色素b基因的转录水平迅速下降,但12h后增强,甚至在48h时mRNA的量高于对照,与呼吸作用测定结果相符,这表明药剂处理后对菌丝呼吸作用的抑制的变化与mRNA的转录水平有关。测定嘧菌酯处理0、1、12、48h旁路氧化酶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药剂作用12h后旁路氧化酶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但当药剂作用48h后,旁路氧化酶基因的转录水平得到恢复,甚至与对照的无明显差别。嘧菌酯对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对黄瓜灰霉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孢子产生,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生成有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的黑色素形成有延缓作用。SHAM对嘧菌酯的毒力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菌丝耗氧率测定表明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呼吸始终有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菌丝呼吸的影响与对辣椒炭疽菌丝呼吸的影响相似。旁路氧化途径在辣椒炭疽菌、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中为组成性表达,在稻瘟病菌中为诱导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