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背景及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中以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为典型特征。其中易损斑块的破裂所引发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继而使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堵塞,导致一系列的心肌缺血或梗死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猝死的心血管意外之一。易损斑块的特征主要包括薄的纤维帽、大的脂质核、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和大量炎症细胞的积聚等。斑块内的新生血管是导致易损性斑块破裂的因素之一,深入研究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关系需要一个理想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并无公认的金标准,所采用的模型主要为高脂饮食加球囊拉伤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和高脂喂养加颈动脉套管术所致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本实验中,我们在传统高脂饮食加球囊拉伤所致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干预因素,采用间断、反复吸烟的方法,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易损性的增加。利用超声造影检测新生血管的指标来评价所建模型的易损性。以期建立斑块易损性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血管毁损术是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所产生的机械性剪切撕裂、冲击波和微射流等作用损伤血管管壁,激活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凝血机制,以诱发大面积毛细血管损伤、破坏或是栓塞,达到破坏血管的目的。目前,这种技术多应用于肿瘤血管的定向毁损研究。本实验中,我们尝试采用血管毁损术靶向破坏斑块内的新生血管,采用超声造影技术于术前、术后分别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造影剂灌注情况,以确定新生血管是否破裂或阻塞。本研究将新生血管作为评价斑块易损性的一个敏感指标,用超声造影直观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存在及分布情况,利用血管毁损术使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栓塞,研究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方法第一部分:建立吸烟诱导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在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血管内皮术基础上增加吸烟。方法如下:每日被动吸烟2次,每次1小时,共吸烟8支。喂养总时长为20周。实验终点前检测血脂三项、TG、TC、LDL、ox-LDL、hs-CRP、IL-8,实验前及实验第8、14、20周进行超声观察内膜增厚情况和斑块形成情况,超声造影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处死动物后取标本进行HE、油红O、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吸烟干预后斑块大小、形态和组织成分的改变。用抗兔巨噬细胞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吸烟组斑块中巨噬细胞含量是否改变。第二部分:血管毁损术对斑块稳定性影响的初步研究:选用实验第一部分中建立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分别于血管毁损术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测,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数量和分布情况。对局部斑块行血管毁损术并观察血管受损情况,CD3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比新生血管数量。实验结果1.成功建立吸烟干预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与单纯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组相比,发现经过吸烟干预后,ox-LDL(P<0.05vs.高脂加球囊组)、hs-CRP(P<0.05vs.高脂加球囊组)、IL-8(P<0.05vs.高脂加球囊组)明显升高,TG(P>0.05vs.高脂加球囊组)、TC(P>0.05vs.高脂加球囊组)、LDL(P>0.05vs.高脂加球囊组)无明显改变。HE染色可见吸烟组斑块脂质核心更大,斑块纤维帽更薄。油红O染色可见吸烟组泡沫细胞增多,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吸烟组巨噬细胞变多(P<0.05vs.高脂加球囊组)。超声结果显示内膜增厚更明显,斑块形成也更为显著。超声造影显示吸烟干预后斑块内新生血管明显增多(P<0.05vs.高脂加球囊组)。2.超声造影可准确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分布情况。局部斑块行血管毁损术后,造影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灌注量明显降低,部分斑块内未见新生血管灌注,未行血管毁损术的斑块和对照组均在斑块内见条索样造影灌注。CD31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斑块内新生血管明较对照组显减少。结论1.高脂喂养加球囊拉伤术损伤血管内皮可造成家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吸烟干预可以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脂质核心变大,纤维帽变薄,胶原纤维变少,泡沫细胞增多,炎性因子增多,巨噬细胞含量增多,并且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多,更趋向于易损性。3.血管毁损术可靶向定位破坏斑块内微小新生血管,达到减少斑块内新生血管,减小斑块易损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