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局部腧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肾阳虚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肾阳虚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0例,按完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选取中骼穴和会阳穴,试验组选取中髎穴、会阳穴、肾俞穴和关元穴。2组均按既定方案的针刺方法操作,各穴有酸麻重胀得气感,横向连接电针仪电极于双侧中髎穴和会阳穴的针柄上。电针参数:疏密波,频率50HZ,电流强度1mA5mA,逐渐增大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6周。疗效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1h尿垫试验漏尿量变化(第2、4、6周);次要观察指标:72h尿失禁次数(第2、4、6周的第4、5、6天记录)、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变化(第0周和第6周)、漏尿严重程度变化(第0周和第6周)、肾阳虚症状变化(第0周和第6周评分)。结果1.1h尿垫试验:对照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治疗前减少(28.24±2.65)g;试验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治疗前减少(31.25±3.32)g,2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2h尿失禁次数:对照组治疗后72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2.60±0.32)次;试验组治疗后72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4.15±0.39)次,2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对照组治疗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2.40±0.29)分;试验组治疗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20±0.60)分,2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漏尿程度:对照组治疗前无漏尿、轻度漏尿、中度漏尿、重度漏尿比例分别为0%、10%、55%、35%,治疗后分别为15%、55%、0%、30%;试验组治疗前无漏尿、轻度漏尿、中度漏尿、重度漏尿比例分别为0%、10%、65%、25%,治疗后分别为45%、40%、0%、15%,2组疗前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肾阳虚症状评分变化:对照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0.77)分;试验组治疗后肾阳虚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1.4±0.75)分,2组分别进行疗前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结论1.电针局部腧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满意,在患者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肾阳虚症状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在漏尿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2.本方案安全有效,是治疗肾阳虚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较理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