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性始发代词回指是一种于当前会话中无法找到其明确先行语却不会给听话人带来任何理解上的困难的语言现象。目前对于该种现象的研究多局限于英语语篇。本文拟从认知语用的角度着重考察局部性始发代词在汉语会话中的使用。首先,在详尽观察20部经典汉语话剧及电视剧语料的基础上,笔者对所检索到的228例局部性始发代词进行了初步分类。依据其前是否有先行语触发语,汉语中局部性始发代词被分为有先行语触发语的始发代词以及无先行语触发语的始发代词。按照先行语是否是名词形式,可以将前者作进一步分类。另外,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名词形式的先行语触发语与所指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常规关系。其次,基于“参照点理论”及“共同背景理论”,本文整合出一套适用于解释汉语会话中局部性始发代词现象的释义模式:听话人在意识到局部性始发代词的时候,会自发性地在前文中寻找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先行语触发语,并以其为参照点建立一个辖域,然后借助某种共同背景知识于该辖域中找寻目标所指对象。这个模式可以很好地阐释具有先行语触发语的局部性始发代词现象。然而,对于无先行语触发语的局部性始发代词,我们不妨假设:听话人凭借与始发代词有着密切概念关联的后行语触发语为参照点并建立一个辖域,依据共同背景知识于辖域中找到所指对象。我们的语料证实了这一假设。于是,我们对原先的释义模式进行修正并提出了能解释汉语中各类型的局部性始发代词的认知模式。此外,鉴于对语料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汉语中局部性始发代词的使用是为了实现语篇功能及特定人际功能。在会话建构的过程中,先行语(所指对象)已隐存于谈话双方的认知中。因此,说话人用局部性始发代词代替全称名词是为了建立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回指关联,从而构建一个连贯的动态会话语篇。另外,在特定语境下,汉语中局部性始发代词是为了实现某种人际功能。经分析,笔者归纳出五种人际功能:显示说话人身份;避免尴尬并表示对听话人的尊敬;拉近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表明与所指对象之间的亲密关系;强调所述事实的客观性。总之,本文从类型分布,释义过程及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了局部性始发代词在汉语会话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汉语中局部性始发代词的理论研究,也对外语教学实践有所启示。最后,本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重要规则,即人类在使用语言交际时,总是力求用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