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戈尔丁是二战后著名的英国小说家,他以揭示人性恶的作品闻名于世。读者了解更多的是他的代表作《蝇王》,而对后期作品《金字塔》却很少关注。事实上,这部作品是对他前期作品的一种突破。小说写于1967年,当时正是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因此小说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在此部小说中,戈尔丁大量使用了戏仿来对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了犀利的嘲讽。本文以《金字塔》作为研究文本,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结构、人物以及爱的主题三个角度对文中的各种戏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求全面把握小说的主题意义和丰富内涵。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以及结语,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国内外对戈尔丁《金字塔》的研究状况,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选题的意义及创新之处。第一章集中探讨小说对金字塔的结构和功能的戏仿。通过对金字塔结构的模仿和对金字塔功能的变形,表现了戈尔丁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的嘲讽。第二章集中论述小说对人物的戏仿。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与《金字塔》的人物在很多方面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差别。此外,与《远大前程》不同的是,《金字塔》的结局更具悲剧色彩。因此,《金字塔》与《远大前程》呈现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第三章主要论述小说对爱的主题的戏仿。小说中反复强调爱的主题意义,看似写爱,但实际上是表现爱的缺失。如前期的作品一样,在《金字塔》中,戈尔丁一如既往的对人的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予以关注。不同的是,戈尔丁在前期作品中强调的是人的道德问题对社会的影响,而在《金字塔》中,戈尔丁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倒置过来,突出的是社会压力对人的道德形成产生影响。由此,戈尔丁成功的实现了主题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