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MRI在测量及确定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确定合理的截骨平面方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建立大鼠骨肉瘤动物模型,成瘤后MRI确定其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并与病理组织学观察观测结果相对比,统计学分析后判断MRI在判断肿瘤范围方面的准确性。结合临床资料,搜集12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前进行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根据T1WI所示肿瘤范围进行保肢手术,于截骨面、截骨面远、近侧端多点取材,结合术后病理组织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只大鼠中24只接种成功,成功率80%。X线所示肿瘤范围为0.7~1.2cm,平均0.9cm;MRIT1肿瘤浸润范围为1.2~2.8cm,平均2.2cm,T2肿瘤浸润范围为1.0~2.2cm,平均1.73cm,STIR肿瘤浸润范围1.3~3.7cm,平均2.5cm,病理组织学所得肿瘤范围为0.9~2.63cm,平均2.0cm。在临床研究12患者中,X线、MRIT1分别测量肿瘤髓内范围分别为(14.0±3.8)cm、(17.5±6.3)cm,病理镜下测得肿瘤长度为(17.0±2.5)cm。表明MRIT1及STIR确定的肿瘤髓内侵袭范围与肿瘤实际侵袭范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STIR所得范围要稍大于病理组织学检查范围;X线和T2所确定肿瘤范围明显小于实际范围,分析表明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骨肿瘤来说,MRI在测量肿瘤髓内侵润范围方面精确性较高,并能有效指导保肢手术截骨平面的确定,减少术后复发,保留患肢功能。目的:研究MRI在测量及确定恶性骨肿瘤髓内浸润范围及确定合理的截骨平面方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从2005年到2007年诊治恶性骨肿瘤患者共12例,其中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浆细胞性骨髓瘤、韧带样纤维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肿瘤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中段2例,胫骨近端1例,股骨近端2例,桡骨远端1例。手术方式行肿瘤截除大段骨移植术5例,其中股骨大段骨4例,自体腓骨移植代桡骨1例;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其中膝关节假体置换3例,髋关节假体置换2例;肿瘤原位灭活,肢体延长2例。按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ⅡA5例,ⅡB7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MRI、X线检查,部分行CT和ECT检查,骨肉瘤患者于术前行规范新辅助化疗,行CDP+ADM+/-MTX为方案的术前化疗。手术截骨平面为MRT1WI冠状或矢状位上髓内信号由正常转变为异常处。X线片所测定肿瘤长度为X线正侧位平片上所见纵向或矢状面最大径。MRI所测肿瘤长度为T1WI上髓内信号由异常的低信号转变为正常富含脂肪的高信号之处,若肿瘤位于骨干,未侵犯关节则测量上下两端信号改变端,若MRI见肿瘤已经累及关节则以关界面到肿瘤信号改变处为准,肿瘤的长度用卡尺测量并与图像上的标尺对比,量出肿瘤的实际长度。术后将肿瘤标本沿纵轴剖开,肉眼观察并测量肿瘤的髓内范围。术中截断病变骨后分别于截骨端、截骨端近肿瘤处1cm、截骨端近正常组织处1cm、2cm共四点进行骨髓组织取材取材,与肿瘤标本一同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微观肿瘤范围以及各取材点有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对所有患者的进行随访,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4.5个月,其中11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骨肉瘤手术后一年因例全身多发转移死亡。髋关节假体脱位1例,经手术复位。所有假体未发现无菌性松动。按Enneking肌肉骨骼肿瘤术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5%。1例于截骨平面病理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X线、MRIT1分别测量肿瘤髓内范围分别为(14.0±3.8)cm、(17.5±6.3)cm,病理镜下测得肿瘤长度为(17.0±2.5)cm。经统计学分析得出X线测量所得肿瘤范围均明显大于病理测得肿瘤范围,与镜下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MRI测得恶性骨肿瘤于髓内的浸润范围与组织病理境下检查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恶性骨肿瘤来说,MRI在测量肿瘤髓内侵润范围方面精确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