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新加坡与中国两国小学一年级华文(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编写原则、识字和写字量等方面的比较,揭示出两版教材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新加坡与中国两国识字、写字教学与学习效率的考察,分析两版教材与教学实用性的匹配程度,从中探索出两国小学一年级华文(语文)课程教材在编写和教学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以利于双方采长补短,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笔者认为新加坡与中国两教材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教材结构、拼音与识字、识字与阅读关系的处理上,都是从本国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单元组合和主题组合的形式分别适用于新、中两国的教学对象。差异之处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拼音与识字的关系上,新人教版采用先学拼音后学识字的原则,北师大版则采取先识字后学拼音的策略;二是两版教材在识字与阅读的关系上,虽都采取以阅读推动识字的总原则,但它们在选择阅读材料、设定阅读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方面又体现出差异性。两者都强调了阅读的识字目标,但北师大版也重视阅读本身的作用。两版教材的认字量与写字量方面存在差异。新加坡用人教版中的会认字量为310个,会写字量是132个,已超过了要求的最低限600字的平均数,但尚未达到最高限650字的平均数要求;北师大版教材的会认字量为736个(多音字18个),即使加上18个多音字(每个字均为两个音、义),也未能达到识字量的下限1600字的平均数。北师大版教材的会写字量是358个(多音字2个),约为新加坡用人教版写字总量的近2.7倍。依据《小华课标》的300‐350个会写字和《小语课标》800‐1000个会写字的标准,新加坡用人教版的写字总量距离最低标准的平均数相差18个字,北师大版的写字量则与最低平均标准少了44个字,两者均未达到最低标准的平均数。但如果总观两国的小学一、二两年级(第一学段)使用的同类教材,无论是会认字还是会写字,在总量上又都达到了课标的要求。新加坡用人教版教材1A和1B之间认字量仅相差4个,北师大版教材上、下二册之间认字量则相差68个字。这说明两版教材在一年级上、下学期的识字教学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新加坡用人教版的识字量设计呈匀速,而北师大版则呈加速状态,应该说,这两种设计都比较适合各自国家学生学习的需要。从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调查结果分析,两版教材的实用性均受到肯定。但新人教版涉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内容不多,总体倾向于语言技能,重视华文学习的实用性价值。在写字方面,中国教师虽然认同观察字形的方法对教会学生写好字更加有益,但在教学中由于课时等原因,却很少有人采用此法开展教学。新加坡的教师对教会学生写好字方法的认识误区,主要来自于教师本身的写字修养和实践经验,因此应该从关注华文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入手,采取两国教师互访教学或由集中培训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的创新在于:首次对新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一年级华文(语文)教材做比较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两版教材的拼音、认字和写字系统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研究。本文研究的对象虽然是新加坡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但却不仅限于此,而是将研究的视域拓展到了对两国华文(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发展的历史、课标的分析,因而与以往同类问题的研究相比视野比较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