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近年来,由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得显著改善,然而生存期的延长也带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发病率增加的问题,中枢转移进一步成为限制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精准治疗的需求使得肿瘤活检及分子检测变得尤为关键,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解剖学位置较为特殊,其活检风险高、可及性低,因而液体活检成为首要的可替代方式。其中脑脊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比起血浆,脑脊液似乎是更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由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得显著改善,然而生存期的延长也带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发病率增加的问题,中枢转移进一步成为限制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精准治疗的需求使得肿瘤活检及分子检测变得尤为关键,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解剖学位置较为特殊,其活检风险高、可及性低,因而液体活检成为首要的可替代方式。其中脑脊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比起血浆,脑脊液似乎是更好的液体活检介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索脑脊液揭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分子特征、预测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价值,证明脑脊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液体活检介质的可行性。方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把(可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或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腰椎穿刺术的诊疗措施纳入常规,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收集脑脊液、匹配的肿瘤组织和血浆提取DNA行二代测序,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细胞学、影像学、收集前后的治疗史和生存随访等数据。频数分布运用Chi-square,Fisher’s exact分析;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出丰度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分析;对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要求P<0.05达到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收集了43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脑脊液样本,为目前该领域的最大样本量,分析脑脊液循环肿瘤DNA检出的影响因素,患者的身体状况(ECOG PS评分)、颅外病灶的控制情况、脑膜转移是否侵犯及既往头颅放疗均影响脑脊液循环肿瘤DNA的检出;另外脑膜转移及脑转移病灶大于10个可增加突变的检出丰度。进一步明确脑脊液的检出是否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独特分子特征,比对既往关键文献数据库的脑转移灶组织,脑脊液的一致性达到69%-94%,同时脑脊液循环肿瘤DNA可用于检测ALK融合脑膜转移的驱动基因和耐药机制,反映脑膜转移独特的分子特征,比血浆更优。为了证明以上检出的独特分子特征预测预后以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基于脑脊液的基因检测结果,采用无监督聚类的方法,将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分为具有不同生存预后的5个亚型,提示脑脊液检出的基因突变背景反映患者的生存结局。其次纳入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脑膜转移的患者,发现脑脊液检出的EGFR分子亚型(EGFR 19deletion)、EGFR T790M突变、其它伴随突变如CDK4等区分出可以从奥希替尼的治疗中获益的脑膜转移患者;耐药后EGFR T790M持续存在的患者从奥希替尼治疗的获益时间延长。这两部分的分析明确了脑脊液预测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潜在应用。最后进一步关注奥希替尼耐药后脑膜转移的治疗,发现基于脑脊液检出的耐药机制,患者可从脑脊液检出的生物标志物导向的靶向治疗中获益,在未有耐药突变检出的患者,继续奥希替尼同时联合其它抗肿瘤治疗如化疗/贝伐珠单抗/放疗等优于停用奥希替尼的治疗策略。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脑脊液循环肿瘤DNA的检出率受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及治疗的影响;脑脊液循环肿瘤DNA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独特的分子特征;同时这些独特的分子特征可以预测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提供器官特异性的治疗。
其他文献
由于病原菌的快速进化和抗生素的严重滥用,多耐药(MDR)细菌的产生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据预测,这种耐药性感染将在三十年内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大原因。随着旧抗生素的陆续失效和新抗生素的有效周期日益缩短,人类仅仅通过药物来控制感染的能力进一步受限。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替代方案。与传统抗生素相比,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不同于抗生素的抗菌机制而不易诱发细菌的耐药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系列低沸点的有机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大威胁。在众多VOCs控制技术中,催化降解法因其能够将VOCs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等优势脱颖而出。在催化剂选择中,锰基氧化物催化剂因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以及特殊的理化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原始的锰基氧化物催化剂通常表现出缺陷位不足、活性氧物种数量少,导致催化活性较低。在高温反应时,容易变
“十三五”以来,随着细颗粒物(PM2.5)污染逐渐好转,臭氧(O3)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典型大气光化学反应活跃城市群尤为明显。如何快速精准识别O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及其主要排放贡献源是国内外O3污染防控关注的重点。基于传统空气质量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或源示踪法是全球应用较广的O3源解析技术体系,受制于O3生成的高度非线性机制及多区域、多部门来
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仍然是目前污水处理的主流处理工艺。但是随着总氮指标纳入管控以及集约式养殖发展模式下抗生素废水排放量的增大,微生物有限的电子传递效率不仅造成原有生物处理工艺的出水总氮不能稳定达标,而且导致外排水中抗生素和硝酸盐残留浓度较高,从而对自然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因此,寻求可行的策略来强化生物处理工艺的反硝化和抗生素降解性能迫在眉睫。而纳米粒子在提高微生物的电子传递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饮用水、地表水和废水等水环境中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酯(PAEs)塑化剂类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存在显著增加,这些污染物会影响自然激素的代谢活动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极大威胁着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及安全,因此,实现水生环境中塑化剂类EDCs的高效去除成为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治理难题。基于光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高级氧化工艺(AOPs)对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降解
近年来,快消行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们对高分子缓冲发泡材料的广泛关注,而环境友好型发泡材料的开发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淀粉作为天然高分子,具有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和生物可降解等优点,是创制新型可降解发泡材料的理想基料。淀粉分子具多羟基结构,在发泡过程中,热塑性淀粉基质内过量水分子会弱化泡孔壁强度,引发成型气泡坍塌/聚结及不规则泡孔结构;在贮存过程中受环境湿度影响,淀粉发泡材料易物理性吸附水蒸汽加速材料机械
情绪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反映人类的心理或生理状态,驱动个体的行为与决策。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理解人类情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赋予机器情感认知,能让机器更智能友好的服务于人,如人机互交中实现更人性化的互动,医疗诊断中辅助判断病人状态,娱乐游戏中提升玩家体验等。人类的情绪表达可通过生理信号或非生理信号传递,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可使用相关信号进行情感分析。本工作由数据类型驱动,根据脑电数据和面部图像
农信社作为我国县域地区重要的金融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几经变迁,由“合作制”实践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全面探索,最终于2010年末确定了股份制农商行成为其产权改革的唯一方向。之后,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开。当前,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发展县域经济”。市场定位为“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农信机构,在全面股份制改革推进中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无疑是值得关注并且有待探讨的重要
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p53作为一种常见的抑癌基因,在预防癌症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超过50%的人类肿瘤中存在p53基因的突变,且突变后的p53(mutp53)蛋白异常聚集在细胞中,不仅丧失了原来作为抑癌基因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获得性功能(GOF)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肿瘤高发p53突变是癌症治疗面临的巨大难题,其中通过调控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或自噬-溶酶体通路降解突变p53蛋
在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亟需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可持续新能源,提高可持续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氢能具有单位质量能量密度高,清洁排放零污染,来源广泛等特点,在新能源发展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获得氢能的理想方式。然而,目前用于电解水制氢的传统商业化催化剂仍以贵金属基催化剂为主,如Pt、Ru O2、Ir O2等,其高昂的价格和较差的稳定性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