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鹤立河鹤岗段水质污染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河流的污染也日益加剧。
  鹤岗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多年的过度开发中,鹤岗市小鹤立河流域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态系统正遭受破坏,城市的水土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有碍于城市品质的提升。河流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对鹤岗市小鹤立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污染变化趋势、治理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本研究为全面治理黑臭水体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持,改善城市水土环境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增进人与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系。
  本文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以及《鹤岗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的相关内容,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鹤立河的主要断面水质进行评价。以2018年数据为例,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鹤立河的断面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对小鹤立河水环境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小鹤立河属于城市内河,点源污染、内源污染较为严重,面源污染相对较轻,在污染物分析中,主要污染指标污染指数和污染分担率中,高锰酸钾、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氨氮指标都有上升趋势。同时,小鹤立河补充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污染指数和污染分担率对比中,总氮指标、总磷指标、高锰酸盐指标、溶解氧指数、生化需氧量等也呈上升趋势。综合计算数据及现场调研,分析目前鹤岗市对小鹤立河治理所采取的措施,小鹤立河的污染成因主要是市区汇入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造成了河流流域水土的污染比较严重,有机物浓度偏高,补充水源无机物浓度偏高。
  根据小鹤立河污染成因,以及在数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小鹤立河治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小鹤立河的水污染治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1)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发展转型经济。在做好现有产业环保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清洁环保和高科技项目,发展旅游、养老、医疗、矿山历史文化等产业,逐步替代原有的重工业,开拓新税源,从根本上,改变鹤岗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对小鹤立河的污染。
  (2)健全小鹤立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机制。鹤岗市六个区级政府和市里的相关部门必须主动作为、协同配合,同时,引入市场运行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融入到水污染治理的机制当中,不断运用经济手段,主导推动完善综合协调节制。
  (3)引入并完善流域市场调节机制。针对小鹤立河流域的污水治理,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引导企业再循环利用于生产废水,同时,将政府投资建设的设施等资产打包,扩大鹤岗市的融资渠道,与之配套的还出台与之匹配的相关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对小鹤立河污水进行综合治理。
  (4)完善流域水污染预警应急机制。重点建立小鹤立河流域水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建立预警监控平台,同时,政府要组织工业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水务部门、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各类污水排放企业开展强制性的风险评估,并且提高风险预警的研判能力、结果运用和事发后的处置能力。
  (5)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出台对鹤岗市符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一支专业型的执法队伍,负责小鹤立河流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同时,健全监督机制,接受群众和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监督,使小鹤立河的治理与防治有法可依、有人管理、有人监督,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并且提高政府的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度。
其他文献
红壤坡地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但是夏秋季节经常发生干旱,严重阻碍了农林生产。季节性干旱期间红壤坡地因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而处于耗水状态,但是目前人们对红壤坡地的耗水规律和干旱成因并不十分清楚。研究无雨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不同无雨期下的坡地水分动态分布,以及无雨期土壤水分与前期降雨和植被的关系,可以更深入认识红壤的耗水特征及季节性干旱的成因。本文以典型红壤坡地为例,重点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在无雨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剖面分布差异以及植被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植被在红壤季节性干旱发生过程中的作
土壤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质量、土地生产力以及土壤环境恶化的过程。花岗岩发育的崩岗具有突发性、自然性和剧烈性的特点,其危害严重且难以治理。崩岗带来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等降低,总生产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赣南花岗岩崩岗侵蚀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不同发育阶段崩岗与未受侵蚀坡面的表土为试验材料,开展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原位水分入渗试验、饱和抗剪强度试验和土壤分离速率试验,通过土壤各性质参数与抗侵蚀能力的分布
生菜的新鲜度一直是研究生菜品质的核心问题,因为生菜鲜切后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呼吸速率很高,导致鲜切生菜容易萎蔫和衰老。同时生菜加工企业自动化式的生菜鲜切加工需要准确且快速的生菜新鲜度品质分级技术。因此急需开展生菜的新鲜度监测模型和评定方法方面的研究,为生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本研究以市场销售的鲜切生菜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评价建立生菜新鲜度品质综合评定方法。首先根据叶类蔬菜新鲜度的相关研究和鲜切生菜的感官评价结果,确定主要影响鲜切生菜新鲜度品质的关键指标,
我国甘薯茎叶资源丰富,年产量约0.5亿吨。甘薯茎叶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然而由于其酚羟基极为活泼,加工过程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开发利用。已有研究表明,β-乳球蛋白(β-Lg)可与多酚类物质形成复合物,从而提高多酚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高静压处理可促进复合物的形成。因此,本文以甘薯茎叶多酚主要组分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CQA)与β-Lg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不同3,5-CQA与β-Lg摩尔比、pH值、温度和盐离子浓度对复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相同溶剂条件下不同压力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传统发酵乳制品的主要成分及微生物的群落生物多样性解析,挖掘乳蛋白降解形成功能性乳肽及与乳源微生物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乳肽生成及其高效制备技术。本论文通过研究其基础营养指标、生物活性二肽、以及发酵微生物组成,以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筛选有价值的功能微生物,采用复合菌种发酵方式,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提升特征乳肽的水解率。为开发适合不同发酵乳制品的工业发酵菌剂提供相关参考,同时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测定牛乳、马乳
新疆若羌冬枣因其果肉清脆多汁,富含丰富的Vc等营养物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冬枣极易失水、软化而不耐贮藏,致使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如何有效保证冬枣贮藏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冰温贮藏能在保证枣果组织不受伤害的同时,维持较高的营养价值水平,延长枣果的贮藏期。本实验以新疆若羌冬枣为材料,研究其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同时通过与冰温贮藏前不同预处理相比较,研究探讨更好保持新疆若羌冬枣贮藏品质的方式。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将冬枣放置在冰温贮藏条件下,研究冰温贮藏方式对枣果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在
巴旦杏作为新疆地区的特色干果之一,其加工副产物中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但目前巴旦杏在市场上仅处于初加工状态,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其资源优势和价值,利用高新技术对巴旦杏功能性成分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为巴旦杏资源带来更大的利益。本研究优化了制备巴旦杏粕蛋白抗氧化肽的酶解工艺,采用微波技术处理蛋白质以提升酶解产物肽的抗氧化性,并对抗氧化肽进一步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序列鉴定,同时依据代谢组学对抗氧化肽体内活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酶解法酶解巴旦杏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酶解产物的DH及DPPH·清除率
本文以“五叶红”萝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微生物菌剂及2种有机肥单、配施肥对萝卜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和酶学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单施处理中,虫粪对萝卜生长发育、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的肥料效果最好。与对照比,虫粪使萝卜叶片面积及SPAD值增加51.21%、27.63%,产量增加34.10%,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0.05%、59.33%、25.83%,硝酸盐含量降低0.97%;果实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78%、18.
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凤眼莲作为一种重金属强富集植物被广泛运用在水体修复中。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修复效率已经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凤眼莲水培实验,探讨凤眼莲对Hg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耐重金属促生菌对Hg胁迫凤眼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凤眼莲联合内生菌富集Hg的机理,并初步研究了富集Hg的凤眼莲酶解产糖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凤眼莲对Hg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凤眼莲根部Hg的最高富集浓度为3.6g/kg,Hg离子显著降低了凤眼莲根
由于酸雨沉降以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等因素,土壤酸化程度进一步加剧,随之而来的铝毒害问题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巨大威胁。目前,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改良以及植物铝毒害缓解的方法是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措施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黄棕壤和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生物炭、生石灰、腐殖酸钾或外源脯氨酸4种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改良及植物铝毒害缓解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pH、速效养分、交换性铝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也通过白菜产量、养分吸收及抗逆性等分析不同改良剂对植物铝毒害的缓解效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