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19世纪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学名著之一。它完美呈现了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的幻想世界,用简明易懂,似通非通又滑稽好笑的文学语言确立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趣味,并塑造出爱丽丝这一经典的儿童形象,给一代代读者留下鲜明而不可磨灭的印象。1921年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这一名著的翻译目标,该译本不但成了闻名于世的中文经典翻译作,更重要的是,与原著合力造就了“爱丽丝”在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地位主要体现为:一是在白话文推广浪潮和新文学运动特殊时期里,作为赵元任积极介入文学革新过程的见证和实绩之一,译本本身所具有的文学史价值,二是这部童话本身对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即是以赵元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及其评论和两篇仿拟之为文本依据,考察现代文学对这一经典的接受,对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给予标识及解释。作者希望这一过程不仅得到历史性的展示,而且通过对不同时代背景下作家学者对爱丽丝文本意蕴差异性的发掘,在诗学层面也有所考量。因此文章脱离了线性历史进程的脉络,第一章试图简要展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现代中国接受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力求梳理出这一作品产生的历史性艺术影响。首先是直观可感的全新语言风格和文体特色,正是借助优秀译本,使中国作家认识到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文体(童谣)合理运用同样可以造就名著,从而推动了儿童文学中白话口语体和童谣的应用。在更深层次的文学观念层面,在“儿童发现的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童文学批评,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nonsense"的文学趣味阐释为“无功利的”的儿童文学旨趣并大力肯定,确立了“儿童本位”的乌托邦式现代儿童文学观念。最后,在诗学层面的实践中,现代作家在创作中敏锐地意识到了爱丽丝形象的可贵,并自觉继承了儿童作为叙事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但他们并不能做到恪守视角,在实践中进一步把儿童与儿童文学从成人世界中剥离,构建成为成人世界及新文学的“他者”,而现代作家对爱丽丝的接受正是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