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Zernike多项式精确重构受试者角膜地形的基础上,分析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OK镜)夜间配戴治疗后的实际配适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与近似理想配适时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之间的差异,从而研究单纯由角膜塑形镜偏心定位引起的角膜前表面Zernike系数的改变及其与偏心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对2012年至2016年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屈光不正人群进行筛选,回顾性分析了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位近视患者的右眼。收集入选者戴镜前、戴镜后1月的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尤其是Medmont E300角膜地形图仪的原始角膜高度数据矩阵。以该仪器导出的数据矩阵作为重构角膜地形的初始计算矩阵,设计一个分析程序,用于计算角膜前表面的局部散光度(Local corneal surface astigmatism)并且在绘制的角膜表面散光度及其轴向分布图上确定角膜塑形镜的配适偏心位置。
利用该分析程序计算以瞳孔中心为区域拟合中心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包括治疗前(Pupil-centered corneal Zernike coefficients of baseline/ pre-treatment, PCCB)与治疗后(Pupil-centered corneal Zernike coefficients of post-treatment, PCCP)。同时,计算角膜塑形镜夜间配戴后以配适偏心位置为区域拟合原点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OK-lens-centered corneal Zernike coefficients of post-treatment,OCCP),并且认为该组系数是接近于理想配适时无配适偏心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统计分析角膜塑形镜的配适偏心距离与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改变量之间的关系,Zernike系数的改变包括以瞳孔中心为拟合中心的治疗前、治疗后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之差(即PCCP? PCCB),戴镜后以瞳孔中心为拟合区原点的实际配适组与以角膜塑形镜治疗区中心为原点的理想配适组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之差(即PCCP?OCCP)。
将所有入选者根据其配适偏心的径向距离进行分组,以0.5mm为间隔分成3组。每组分别计算以瞳孔中心为孔径区域原点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即实际配适组)和以角膜塑形镜治疗区中心为原点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即理想配适组),并且比较二者角膜屈光力、屈光力均值之间的差异。
结果
1.符合入选标准的近视患者有106位,其中男性36位,女性70位,年龄在7至2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11±2.36周岁,戴镜前的等效球镜度为?3.52±1.06D。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1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的配适偏心径向距离为0.68±0.35mm。
2.与PCCB组相比,PCCP组的3阶(P<0.001)、4阶(P<0.001)和高阶(P<0.001)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RMS值都有所增大,同时C3?1(P<0.05)、C31(P<0.001)、C40(P<0.001)也都有所增大,然而C20(P<0.001)则相对减小。对于(PCCP?PCCB)中的高阶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而言,偏心的径向距离与C31(r=?0.379,P<0.001)、C40(r=0.531,P<0.001)有相关性,水平偏心量与C31(r=0.730,P<0.001)、C42(r=?0.301,P<0.05)以及C51(r=0.369, P<0.001)有显著相关,垂直偏心量则与C3?1(r=0.693,P<0.001)、C42(r=0.275, P<0.05)有相关性。
3.与OCCP组相比,PCCP组的3阶(P<0.05)、4阶(P<0.001)和高阶(P<0.001)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RMS值都有所增大,而且上述两组之间的比较被认为是纯粹由镜片配适偏心所引起的不同。然而,在C20中并没有发现这两组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PCCP?OCCP)中的高阶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而言,配适偏心的径向距离与C3?1(r=?0.296,P<0.05),C31(r=?0.396,P<0.001),以及C40(r=0.449,P<0.001)有相关性,水平偏心量与C31(r=0.901,P<0.001)以及C51(r=0.340,P<0.001)有显著相关,垂直偏心量则与C3?1(r=0.904,P<0.001)有显著相关。
4.径向偏心距离小于0.5mm时,以瞳孔中心为计算孔径原点的实际配适组角膜屈光力均值大于以角膜塑形镜治疗区中心为计算孔径原点的近似理想配适组(P<0.001),而且两组的差异为(0.32±0.45)D;径向距离介于0.5mm与1.0mm之间时,实际配适组的角膜屈光力均值同样显著大于理想配适组(P<0.001),且二者差异为(0.71±0.81)D;当径向距离大于1.0mm时,实际配适组明显大于理想配适组(0.94±1.15)D(P<0.05)。
结论
1.受试角膜在经过1个月的角膜塑形镜治疗之后,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20显著减小,而高阶Zernike系数则明显增大,包括C3?1、C31、C40、C42、C51以及3阶、4阶、高阶RMS值。
2.当镜片的配适偏心径向距离控制在1.5mm以内时,角膜塑形镜配适偏心对角膜面型系数C20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其他的角膜面型高阶Zernike系数有显著影响,包括C3?1,C31,C40和C51。
3.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引起的角膜面型重塑过程中,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C3?1、C40和C51主要受镜片配适偏心的影响,而C31、C42和C5?1则是受到配适偏心与面型重塑的综合作用。
4.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引起的配适偏心主要分布在角膜的颞下侧象限。
5.角膜塑形镜配适偏心会导致面型重塑后的角膜屈光力矫正量不足,当径向偏心距离小于0.5mm时无需调整镜片基弧,但是当径向偏心距离超过0.5mm时应适当减小镜片的基弧以保证角膜曲率有足够的矫正量。
本文旨在通过Zernike多项式精确重构受试者角膜地形的基础上,分析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OK镜)夜间配戴治疗后的实际配适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与近似理想配适时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之间的差异,从而研究单纯由角膜塑形镜偏心定位引起的角膜前表面Zernike系数的改变及其与偏心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
对2012年至2016年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屈光不正人群进行筛选,回顾性分析了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位近视患者的右眼。收集入选者戴镜前、戴镜后1月的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尤其是Medmont E300角膜地形图仪的原始角膜高度数据矩阵。以该仪器导出的数据矩阵作为重构角膜地形的初始计算矩阵,设计一个分析程序,用于计算角膜前表面的局部散光度(Local corneal surface astigmatism)并且在绘制的角膜表面散光度及其轴向分布图上确定角膜塑形镜的配适偏心位置。
利用该分析程序计算以瞳孔中心为区域拟合中心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包括治疗前(Pupil-centered corneal Zernike coefficients of baseline/ pre-treatment, PCCB)与治疗后(Pupil-centered corneal Zernike coefficients of post-treatment, PCCP)。同时,计算角膜塑形镜夜间配戴后以配适偏心位置为区域拟合原点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OK-lens-centered corneal Zernike coefficients of post-treatment,OCCP),并且认为该组系数是接近于理想配适时无配适偏心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统计分析角膜塑形镜的配适偏心距离与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改变量之间的关系,Zernike系数的改变包括以瞳孔中心为拟合中心的治疗前、治疗后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之差(即PCCP? PCCB),戴镜后以瞳孔中心为拟合区原点的实际配适组与以角膜塑形镜治疗区中心为原点的理想配适组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之差(即PCCP?OCCP)。
将所有入选者根据其配适偏心的径向距离进行分组,以0.5mm为间隔分成3组。每组分别计算以瞳孔中心为孔径区域原点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即实际配适组)和以角膜塑形镜治疗区中心为原点的直径4mm范围的角膜屈光力(即理想配适组),并且比较二者角膜屈光力、屈光力均值之间的差异。
结果
1.符合入选标准的近视患者有106位,其中男性36位,女性70位,年龄在7至21周岁之间,平均年龄11±2.36周岁,戴镜前的等效球镜度为?3.52±1.06D。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1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的配适偏心径向距离为0.68±0.35mm。
2.与PCCB组相比,PCCP组的3阶(P<0.001)、4阶(P<0.001)和高阶(P<0.001)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RMS值都有所增大,同时C3?1(P<0.05)、C31(P<0.001)、C40(P<0.001)也都有所增大,然而C20(P<0.001)则相对减小。对于(PCCP?PCCB)中的高阶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而言,偏心的径向距离与C31(r=?0.379,P<0.001)、C40(r=0.531,P<0.001)有相关性,水平偏心量与C31(r=0.730,P<0.001)、C42(r=?0.301,P<0.05)以及C51(r=0.369, P<0.001)有显著相关,垂直偏心量则与C3?1(r=0.693,P<0.001)、C42(r=0.275, P<0.05)有相关性。
3.与OCCP组相比,PCCP组的3阶(P<0.05)、4阶(P<0.001)和高阶(P<0.001)的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RMS值都有所增大,而且上述两组之间的比较被认为是纯粹由镜片配适偏心所引起的不同。然而,在C20中并没有发现这两组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PCCP?OCCP)中的高阶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而言,配适偏心的径向距离与C3?1(r=?0.296,P<0.05),C31(r=?0.396,P<0.001),以及C40(r=0.449,P<0.001)有相关性,水平偏心量与C31(r=0.901,P<0.001)以及C51(r=0.340,P<0.001)有显著相关,垂直偏心量则与C3?1(r=0.904,P<0.001)有显著相关。
4.径向偏心距离小于0.5mm时,以瞳孔中心为计算孔径原点的实际配适组角膜屈光力均值大于以角膜塑形镜治疗区中心为计算孔径原点的近似理想配适组(P<0.001),而且两组的差异为(0.32±0.45)D;径向距离介于0.5mm与1.0mm之间时,实际配适组的角膜屈光力均值同样显著大于理想配适组(P<0.001),且二者差异为(0.71±0.81)D;当径向距离大于1.0mm时,实际配适组明显大于理想配适组(0.94±1.15)D(P<0.05)。
结论
1.受试角膜在经过1个月的角膜塑形镜治疗之后,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20显著减小,而高阶Zernike系数则明显增大,包括C3?1、C31、C40、C42、C51以及3阶、4阶、高阶RMS值。
2.当镜片的配适偏心径向距离控制在1.5mm以内时,角膜塑形镜配适偏心对角膜面型系数C20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其他的角膜面型高阶Zernike系数有显著影响,包括C3?1,C31,C40和C51。
3.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引起的角膜面型重塑过程中,角膜面型Zernike系数C3?1、C40和C51主要受镜片配适偏心的影响,而C31、C42和C5?1则是受到配适偏心与面型重塑的综合作用。
4.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引起的配适偏心主要分布在角膜的颞下侧象限。
5.角膜塑形镜配适偏心会导致面型重塑后的角膜屈光力矫正量不足,当径向偏心距离小于0.5mm时无需调整镜片基弧,但是当径向偏心距离超过0.5mm时应适当减小镜片的基弧以保证角膜曲率有足够的矫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