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资本主义鼎盛的西方往往带着居高临下的文化眼光来审视东方文明,将其塑造成先进与理性的对立面,成为西方文明的“他者”。20世纪初出生于重庆的法国驻中国公使之子,著名记者、作家吕西安·博达尔带给法国的却是一个特殊的中国梦幻,他笔下的中国与当时西方的总体想象既相合又迥异,他以一个白人少爷的立场来看待中国,在法国文明的氛围中表达中国。博达尔中国题材的作品以其深厚的情结和多元的矛盾从众多中国镜像中凸显出来。但是他的作品鲜有译介,研究更是多有空白,对博达尔作品的分析研究,不仅可弥补中法文化交流中的空白,更可为结合形象学与心理分析进行个体想象研究提供范本。
本论文选择了博达尔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为主要文本,从中国形象、中国情结和中国身份三个角度切入,旨在揭示博达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展现作者痴迷与批判的矛盾态度及其对作家创作和人生的深刻影响。论文分为导言、正文三章和结语共五个部分。
导言简要梳理了17至20世纪法国文明视野内中国形象的主要演变历程,奠定了博达尔的创作背景。
第一章介绍博达尔作家和作品概况,从白传体三部曲小说的文本分析入手,以形象学中的“套话”研究为方法详细分析了博达尔笔下的中国壮丽的自然风貌和“暴力美”的人文景观。
第二章以自传体小说中吕西安对中国痴迷和批判这对矛盾为突破口,分析了吕西安对中国矛盾的迷恋以及其他殖民者的矛盾心态,从理论背景、写作背景和写作心态三方面探索了创作中产生矛盾的原因。
第三章跳出自传体小说,以博达尔真实的人生为依据,分析作家的中国身份以及对他的深刻影响,并借助精神分析中的“理想化形象”概念探索作家创作中国题材的深层次原因。
结语提出了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如痴迷和批判矛盾的其他原因,作家在中国受剑冷遇的原因以及“贩卖中国”的动机,意在促进更深层次的形象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