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格教育运动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思潮,它强烈呼吁,学校道德教育不能放弃价值引导的作用,应当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品格为目标,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强调受教育者对各个德目的理解和践行。这场运动在举国上下引起了广泛的认同和参与,并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借鉴当今国外的道德教育思潮,反思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开拓学校道德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品格教育的内容,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人类普遍认同的美德,它在道德体系中的处于基础地位,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和个体人生的完善和谐有重要作用,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品格教育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在学校开展品格教育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积累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经验。对核心价值观从历史继承、国际借鉴两方面予以梳理,根据时代发展和我国实际需要进行改造创新,有助于提高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德目主义由于强调德认知的倾向,被当作道德教育弱效的原因长期受到批判。但德目主义强调道德认知本身没有错误,只是由于缺乏对道德本质及德目深层次的认知甚至存在错误的认知使得道德教育弱效,而认知本身对于道德行为具有指导和深化作用。品格教育强调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就道德课程来说,应加强道德认知教学,促进学生对德目的理解和对道德本质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性能力。通过对我国目前学校道德课程设计理念及教材编写的反思,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论证了中学加强道德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由于德育概念和内容泛化的原因,道德课程随着学段的增长逐渐弱化。而加强道德课程建设的探索又因教育方式的灌输、课程内容的枯燥以及实际效果不佳等因素停滞不前。道德课程是品格教育的基本途径,改进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以尊重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建立平等、民主的气氛,以对现实性事件的道德思考和判断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以对各种社会角色道德要求的讨论促进对道德深层次的认知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改进道德课程建设。道德课程必须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利用班集体的力量促进主体道德行为的改变,养成良好的品格。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素养,尤其是哲学和心理学素养,培养专业教师对道德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学生的热爱,是改善道德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