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内蒙古地区汉族耐药癫痫患者ATP结合蛋白家族ABCB1和ABCC2基因多态性研究背景(1)癫痫为多种病因引起的长期反复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其主要特征是发作时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突发性的异常放电,表现为短暂的运动、感觉和意识丧失和功能异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主要机制为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或者作用于病灶周围抑制异常放电扩散;但长期服药导致患者耐药较为常见。(2)ATP结合蛋白家族至今已发现有五十多种,其中80%分布于原核细胞,其结构上有4个微区,其中两个为疏水的跨膜微区,是跨膜转运药物的重要通道;另外两个微区位于膜的细胞质一侧,与ATP结合,并为转运提供能量。(3)ABCB1又称为P-糖蛋白、多药耐药蛋白1,最早是在耐药肿瘤细胞中发现,是能量依赖性膜蛋白,可发挥外排泵的作用,可将细胞内的外源性化合物包括药物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胞外。由于其底物和分布的广泛性,联合用药物时,可能发生竞争性或非竞争性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动力学过程,从而改变临床疗效。(4)ABCC2又称为多耐药相关蛋白2,其主要功能为限制肠腔内药物进入细胞,限制药物从血液进入脑,还有将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及肠上皮细胞中药物排泄至邻近的腔隙,加快药物从组织部位清除。目的(1)通过研究ABCB1 rs1045642、rs2032582在耐药癫痫患者中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为癫痫患者用药选择提供相关参考。(2)通过研究ABCC2 rs2273697、rs717620在耐药癫痫患者中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为癫痫患者用药选择提供相关参考。方法(1)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2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学神经内科254例汉族癫痫患者,其中104例为癫痫药物耐药,150例为癫痫药物敏感,通过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利用PCR-RF的方法对患者ABCB1 rs1045642、rs2032582和ABCC2 rs2273697、rs717620基因型分类,并分析比较其四者与耐药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耐药癫痫患者与非耐药患者年龄(岁)分别为(7.60±15.82)和(7.2±16.14),耐药癫痫患者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1(58.65%)和43(41.35%),非耐药癫痫患者分别为男性84(56.00%)和女性66(44.00%),与非耐药癫痫患者比较,耐药癫痫患(2)者大部分为继发性癫痫(x2=22.29,P<0.001),经比较,耐药和非耐药癫痫患者在年龄(t=0.20,P=0.42)(t=1.49,P=0.07)、性别(x2=0.18,P=0.67)及癫痫的种类(x2=3.54,P=0.1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BCC2 rs717620基因型CC、CT、TT在耐药和非耐药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01,P=0.04),而两组间 ABCB1 rs1045642(x2=1.61,P=0.45),rs2032582(x2=0.22,P=0.90)和 ABCC2 rs2273697(x2=0.24,P=0.89)无统计学差异。(4)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CC基因型相比较,ABCC2rs717620的TT基因型与癫痫药物耐药密切相关(OR=2.97,95%CI=1.11-8.29)。与CC+CT隐性基因表型比较,ABCC2 rs717620的TT基因型与癫痫药物耐药风险增高密切相关(OR=2.64,95%CI=1.03-7.13)。ABCB1 rs1045642、rs2032582 和 ABCC2 rs2273697 与癫痫耐药无相关性,总之通过耐药组和非耐药组患者一般特征及临床表现发现,耐药与非耐药与 ABCB1 rs1045642、rs2032582 和 ABCC2 rs2273697,rs717620 无相关性。结论(1)内蒙古地区汉族耐药癫痫患者大部分为继发性癫痫,年龄、性别及癫痫种类方面与是否耐药无关。(2)ABCC2 rs717620 基因型 CC、CT、TT 与耐药有关,而 ABCB1 rs1045642、rs2032582和 ABCC2 rs2273697 无关。(3)癫痫耐药与患者ABCC2 rs717620的TT基因型密切相关而与ABCB1 rs1045642、rs2032582 和 ABCC2 rs2273697 无关。第二部分ReHo、ALFF、FC在耐药癫痫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目的癫痫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患,尽管在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癫痫进行了多方面大量的观察研究,但是对于其发生、发展的精确机制仍然不能很好的诠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是一种大脑在没有明确固定输入或输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研究受试者大脑内部血氧水平依赖(BOLD)磁共振信号的自发活动,对于临床上不能或者无需患者主动参与的疾病研究(如癫痫、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更加适用。本研究即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技术(BOLD-fMRI)探索耐药癫痫的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GE 3.0T Signa HDx磁共振成像仪对59名耐药癫痫患者和5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Rs-fMRI扫描,分别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功能连接(FC)三种方法分析其Rs-fMRI特征。结果59名耐药癫痫患者和58名健康志愿者完成Rs-fMRI扫描后,排除不符合入选标准的被试者共35人(包括患者18名和正常对照17名),最终选取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利手的相匹配的癫痫患者组41名,正常对照组41名进入fMRI数据分析。1.ReHo:(1)组内分析:癫痫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楔前叶、额中回、前额叶内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角回和扣带回等脑区。这些脑区主要分布在默认网络并大致呈双侧对称分布。(2)组间分析:在静息状态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痫患者组在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颞中回、颞下回、胼胝体、双侧岛叶、顶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脑区等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增高;双侧缘上回、双侧角回、楔叶、颞上回、颞中回、枕叶、小脑、直回的局域一致性降低。2.ALFF:(1)组内分析:癫痫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LFF值增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额中回、额内侧回、颞上回、中央后回、角回、舌回、楔前叶、扣带回等脑区。(2)组间分析:相较于正常对照组,癫痫患者癫痫患者组ALFF值增高的脑区主要分布在:额中回、颞极、中央前回、海马旁回、尾状核、扣带回、胼胝体等脑区;ALFF值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额内侧回、额中回、颞横回、颞中回、楔前叶、扣带回、小脑等脑区。3.FC:(1)组内分析:癫痫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默认网络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楔前叶/后扣带回、颞中回、额内侧回、腹侧前扣带回、顶下小叶、海马旁回等脑区。但与健康对照组的DMN范围相比,癫痫患者的颞叶、额内侧回、顶下小叶、海马旁回等脑区范围缩小。(2)组间分析:癫痫患者组的额中回、颞上回、中央后回、缘上回、双侧楔前叶、小脑后叶、双侧扣带回、旁中央小叶等与PCC的功能连接增高;而双侧颞中回、双侧颞极、双侧额中回、双侧尾状核、海马旁回、额上回、中央后回、额内侧回等与PCC的功能连接减低。结论局部一致性、功能连接分析和低频振幅三种方法的结合,能更全面探测到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大脑异常神经活动造成的BOLD信号改变。fMRI是了解癫痫病理生理基础的有用工具,有望对致痫灶的定位及对疾病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