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可知,远期汇率是即期汇率的“风向标”。也就是说,远期汇率定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即期汇率的预期和走势。因此,本文以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分析技术对我国人民币/美元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采用的方法有在非平稳时间序列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还有在研究时变风险时经常用的GARCH和GARCH-M模型。本文围绕利率平价和外汇市场有效性对下面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研究的是我国人民币/美元远期汇率定价是否依据国际通行的利率平价理论进行?其次,讨论了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外汇市场的适用问题,即我国外汇市场上的远期汇率是否可以成为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外汇市场是否满足远期汇率无偏假设?最后探讨了导致远期汇率无偏假设不成立的主要原因是否是由于风险溢价的存在。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表明,根据简单利率平价理论和加入交易成本的利率平价模型估计出的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实际远期汇率的差距都很大。并且这个差异随合约期限的延长而增大。从而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对外汇汇率改革的重大意义。研究还发现不同期限人民币/美元远期理论汇率与实际汇率存在的偏差基本上都以2004年下半年为转折点,在此之前人民币/美元远期理论汇率大于实际汇率,说明人民币汇率可能高估;在此之后,远期理论汇率开始小于实际汇率,说明人民币/美元远期实际汇率可能低估,存在很大的升值压力。第二个问题的研究采用了单位根平稳检验、协整理论以及误差纠正模型等方法。研究发现人民币/美元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说明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短期内出现偏离时,不同远期汇率模型对误差的调整情况不尽相同。期限越短的远期汇率模型,调整速度越快。本文还从Granger因果检验知道,从长期来看,所有期限的远期汇率模型中,即期汇率均为远期汇率的原因。其中7天和20天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互为因果关系。但从短期看来,只有在7天远期汇率模型中,即期汇率变动是远期汇率变动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远期汇率对即期汇率的预期作用很弱,外汇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第三个问题运用了GARCH和GARCH-M模型来考察我国外汇市场中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有偏的原因是否与风险溢价的存在有关。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都说明7天、20天和30天远期汇率与实际汇率变动之间存在线形关系。在三个合约中,7天和20天远期汇率模型表明远期汇率溢价与即期汇率波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对30天远期汇率模型而言,远期汇率溢价与即期汇率波动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这说明我们在我国远期外汇市场,远期汇率变动与实际汇率变动不存在唯一关系。我们很难通过远期汇率来判断未来即期汇率的变动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非有效市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不仅考察了两个市场的线性(价格)关系,还考察了它们之间非线性(波动)的关系。不仅建立了不同期限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误差纠正模型,而且还运用GARCH-M模型研究了我国远期汇率偏差形成的原因在于风险溢价的存在。关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还有一些可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譬如对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造成的汇率突然跳跃可否直接加入GARCH-M模型,例如误差纠正模型的预测效果如何,可否运用更为先进的计量手段进行模型构造和研究。另外,对造成远期汇率有偏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理性预期问题,也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