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对电力需求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近年来的电力需求年平均增长在10%以上,而在我国的“十五”规划中,电力需求年增长仅为5%。预测的保守使电力建设滞后于电力实际需求,直接造成2002年以来的“电荒”局面。 从1998年到2002年,中国政府一直热衷于电力体制的组织拆分,忽视了电力这个国民经济第一基础产业的特点,放松了电力产业的建设、规划。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当中国政府辛辛苦苦的实现“厂网分开”后,却发现并没有能够实现“竞价上网”,原因就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缺电状况,电力供小于求,发电根本不用降价上网,反而升价上网,这是政府始料不及的。电价上涨,政府开始忙于进行“电价改革”,对电力行业利润在发电端和供电端之间的分配进行调整。与此同时,“电荒”带来的一系列其他问题,政府已经无暇顾及,最突出的就是电源的无序建设,中小火电厂、小水电纷纷上马,严重打乱了国家的电力建设计划。 现在看来,电力供给增长缓慢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我国目前电力紧缺的局面,然而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缺电,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十五”电力市场形势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从而导致了电力规划不力、管制失效。因此要保障电力产业合理、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对电力需求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否则,就要犯错误。 本文对电力产业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电力产业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上游产业;具有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收时期长、资产可转移性差的特点。电力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是一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它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原动力,给人民生活带来便捷。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在电力产业的发展思路上,要遵循基础产业超前发展的思路,做到“电力先行”。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投入产出关系,电力产业必须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盲目提前发展,必然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滞后于其他产业,必然会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确定电力产业规模,应当对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分析。在本文的第三章中对电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对1985年到2004年电力消费量与GDP总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电力需求预测量。将预测量作为参照,对电源建设进行合理安排,使电力装机容量有序增长,满足一定时期的电力需求,电力产业才能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本文的第四章,作者提出了电力产业发展的选择途径: 首先,电力产业要走节能高效之路。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于缓解当前煤、电紧张局面,弥补未来电煤供应不足的作用是明显的。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还有利于环保政策的执行;用电端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的上升不但节约了能源,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自身竞争力。 其次,积极发展可再生资源电力。可再生资源电力主要指水电、太阳能发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和地热发电等。中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它们大多数属于低碳或非碳能源。这种能源既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又不会对环境构成损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改革电力项目审批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最后,为电力产业的融资提出政策建议。比较了当前电力产业各种融资渠道,指出了未来电力产业融资方向,并对政府在电力产业融资中所做的政策支持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