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宁波市作为我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城市,灰霾天数逐年增加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大气细粒子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宁波市2012年12月大气细粒子PM2.5进行了多点位观测和详细的化学组分分析,获得了宁波市冬季PM2.5的污染水平及化学组成特征,分析了不同站点之间的空间差异,探讨了气象条件对重污染过程形成的影响,利用反向轨迹聚类定性分析了区域传输对重污染天气PM2.5的贡献,同时使用PMF源解析模型分析了宁波市冬季大气PM2.5的污染来源及源贡献特征。 为反映宁波地区细粒子污染水平,选取了冬季主导风向上的三个点,慈溪、市站和象山,前两个点位为市区点,象山点为背景点,此外,选取镇海点和北仑点作为工业区和港口区的代表点,研究了5个点位PM2.5中的有机物、元素碳、SO42-、NO3-、NH4+、Cl-和K+等水溶性离子以及19种金属元素。 结果表明,宁波市冬季5点位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70.0μg/m3,市站>慈溪>镇海>北仑>象山,依次为82.6、77.0、69.5、66.9和53.4μg/m3,市站点是象山点的1.6倍。PM2.5中的主要化学组分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有机物、SO42-、NO3-、NH4+和元素碳,5种组分能够占到78.2%~92.4%,是宁波市冬季PM2.5中最主要的5种化学组分。SO42-、NO3-和NH4+质量浓度无明显的空间差异,在大范围内分布均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EC和OM市站和慈溪较高,受局地污染影响严重。5点位金属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3.54μg/m3,占PM2.5的5.1%,其中镇海点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最高5.04μg/m3,其次为市站>慈溪>北仑>象山,镇海点金属元素占PM2.5的比例达到7.3%,与镇海区的钢铁冶炼等工业活动密切相关。 采样期间重污染天气主要是12月8~9日、12月14日和12月23~24日,宁波市分别处于高压脊后、冷锋过境前和高压中心控制下,地面等压线稀疏,宁波当地风速减小,不易于污染扩散,同时西北或西南方向内陆气团会向宁波输入污染物,从而造成重污染。 5类反向轨迹分别为西北内陆、北部沿海、东北偏东洋面、西南内陆及其他,5类气团控制下,宁波市PM2.5平均质量浓度依次为105.3、56.5、34.0、88.6和51.4μg/m3。西北内陆的区域传输能够使宁波大气PM2.5的污染水平增加1~3倍。 宁波市冬季PM2.5的来源主要有8类,分别为二次硫酸盐(29.4%)、二次硝酸盐(28.8%)、机动车排放源(22.2%)、高氯源(6.8%)、钢铁冶炼源(5.6%)、混合扬尘源(3.3%)、生物质燃烧源(3.2%)和重油燃烧源(0.7%)。其中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和机动车排放源是最主要的三类源,占源排放总量的80%。镇海点钢铁冶炼源的贡献率达到9.5%。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5点位差异较小,且具有相同的时间变化趋势,说明这三类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机动车排放源市站和慈溪点的贡献和均值都较高,具有明显的局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