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级配对石墨基负极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高容量电极材料来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是目前的主要手段,但这一类新型电池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应用。研究表明,提升电极极片的机械稳定性能在不改变现有电极主体材料的情况下,一定程度提升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粒径级配是一种将不同粒径的粉体材料相互之间按比例搭配以提升混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方法,在混凝土结构增强等领域应用广泛。对此,本文选用了粒径级配的方法来提升石墨基负极材料的整体性能。首先选择石墨与石墨粒径级配,提高极片的机械性能,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增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次选择石墨与硅粒径级配,结合硅颗粒强度和容量高的特点,从增强涂层稳定性与提升导电能力和容量同时入手来提升石墨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选用了6μm和9μm两种尺寸的石墨分别与18μm石墨混合,制备了石墨/石墨负极混合材料,研究了小尺寸石墨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20%时对极片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级配前,极片的抗拉伸能力为41.387 N;当6μm石墨质量分数为20%,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5.2 N,首次容量可达到343.3mAh/g;当9μm石墨质量分数为5%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5.5 N,首次容量可达到330.8 mAh/g。粒径级配后的混合材料在微拉伸试验和划痕试验后,通过SEM观察发现,粒径级配前的石墨负极材料,表面有较多孔隙和裂纹等缺陷,加入小尺寸石墨后,表面孔隙率相比减小,抗破坏能力增强,涂层遭到破坏后,裂纹均减少,涂层稳定性更高,这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加入小尺寸石墨后,涂层的抗拉伸能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提升。(2)选用了3、6和9μm三种尺寸的硅颗粒分别与18μm石墨混合,制备了硅/石墨负极混合材料,研究了小尺寸硅质量分数分别为5%、10%和20%时对极片稳定性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3μm硅质量分数为10%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6.6 N,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到393.4 mAh/g;当6μm硅质量分数为20%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5.416 N,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到472.4 mAh/g;当9μm硅质量分数为5%时,极片抗拉伸能力可达到46.073 N,循环100次后容量可达到330.9 mAh/g。同样加入小尺寸硅粒径级配后,涂层抗拉伸能力明显增强,在受到破坏后,裂纹均减少,涂层稳定性更高,电池容量也有明显提高。加入小尺寸硅粒径级配后,涂层稳定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均有所提升。
其他文献
中外交往日益密切,而由于政治体制不同,文化差异等因素有时会导致冲突与摩擦,因此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体制十分重要。美国作家迈克尔·沃尔夫于2018年出版的新书《火与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继续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在新时期把握这一机遇,实现继续教育体制和规模的创新型发展是每位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试从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
现在监理企业大多为民营企业,企业体制使其存在问题严重,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整体水平低,监理效果达不到工程需要。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葡萄的套袋栽培,尤其是红地球葡萄的套袋栽培,已经成为葡萄生产中的重要措施.葡萄的套袋,虽然是无公害葡萄的重要措施,但是,如果套袋前的病害防治的不好,会隐藏着巨大隐患,并
满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实施“长治”工程的机遇。努力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开创了满城县水保工作的新局面。其主要做法是:因地
虽然电视农业节目数量和内容在不断变化提升,但是想要稳固地吸引农民观众,必须让农业节目接地气。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农业节目为什么也要接地气呢?其实,电视节目接地气既是一
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
目的分析日本癌症防控体系的组织架构、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等情况与特点,提出了可供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几点启示。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政府官方网站。结果日本的癌症防
梅辉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1831-1878)是清代同治年间英国驻华外交官和汉学家。他在中国长达20年之久(1859-1878),先后在《中国评论》、《中日释疑》等刊物上发表数百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期许不断增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如何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高等教育政策并取得预期效果,成为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重点和实施的难点。在此背景下,“双一流”政策成为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新选择。研究省际“双一流”政策文本,比较分析地方政府政策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