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物和细菌对海水中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是海水中一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在微生物食物链中有重要的作用,是海洋细菌、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碳源和硫源。DMSP可以经过DMSP裂解酶裂解产生二甲基硫(DMS),DMS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酸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DMSP转化为DMS的过程错综复杂,其中生物过程被认为是影响DMSP转化为DMS的主要因素,控制着海水中DMS、DMSP的含量及DMS的海-气通量。研究海洋生物对DMS、DMSP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海洋生源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本论文中,我们以影响DMSP浓度分布的两个生物因素:浮游动物摄食及细菌消耗作为研究重点,旨在深入探究浮游动物摄食和细菌降解对水体中DMS、DMSP产生和转化的影响机制。本文首先以位于青岛近岸的胶州湾海域为调查海区,于2010年7月~11月对胶州湾夏、秋季浮游动物种类和丰度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讨论了胶州湾夏、秋季浮游动物丰度的分布与环境因子(水深、温度、盐度、叶绿素a含量)和DMS、溶解态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d)、颗粒态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p)浓度的相关性。其次,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利用MPN法,研究了摄食不同DMSP含量的无菌浮游植物对桡足类动物体表和体内DMSP消耗细菌(DMSP-Consuming Bacteria,DCB)生物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所分离的DCB进行富集培养,在不同碳源下观测其生长状态,以了解DCB对DMSP的可能裂解机制。最后,在美国切萨皮克湾的约克河流域,定量研究了水体中自由DCB和与该海域的优势种(汤氏纺锤水蚤)相关DCB的分布和季节变化。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胶州湾夏、秋季浮游动物丰度与DMS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于2010年7月~11月对胶州湾浮游动物丰度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夏、秋季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有短尾类溞状幼虫、鸟喙尖头溞、长尾类幼体、强壮箭虫、双刺唇角水蚤、背针胸刺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五角水母、球型侧腕水母、夜光虫和中华哲水蚤等。(1)胶州湾浮游动物分布受水体的环境因子(水深、温度、表层盐度、叶绿素a含量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布不均匀,以湾口(E3站)最高,湾内东部沿岸海域(B5站)最低。胶州湾东部海域(B5、C5、D4站)浮游动物平均丰度普遍偏低,均低于100ind/m~3。浮游动物的月际变化中,优势种季节变化控制着水体中浮游动物的丰度,再加上周期性浮游动物幼体和成体的出现对浮游动物丰度的影响较大,胶州湾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7~11月份平均丰度的变化范围为87.2~246.2ind/m~3,最大丰度出现在夏季8月份(246.2ind/m~3),最低值出现在秋季10月份(87.2ind/m~3)。秋季浮游动物丰度低于夏季浮游动物丰度。(2)胶州湾浮游动物丰度与水深、温度、表层盐度、叶绿素a含量、细菌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2010年10月浮游动物丰度与DMS呈显著正相关(p <0.05),11月浮游动物丰度与DMSPp呈显著正相关(p <0.05),说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对DMS、DMSP的释放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他月份(7、8、9月)的浮游动物丰度与DMS、DMSPd、DMSPp浓度的相关性均不明显(p>0.05)。由于浮游动物摄食活动对DMS释放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浮游动物与DMS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3)桡足类是胶州湾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调查期间各个月份胶州湾均有桡足类的出现,占总浮游动物总量的3%~60.4%不等,9月桡足类占总浮游动物总量的60%。在胶州湾调查海域,桡足类在各站位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平均丰度相差一个数量级。最大值出现在湾内东北海域的A2站位,桡足类丰度达到80.21ind/m~3,湾口次之,而胶州湾沿岸海域桡足类丰度普遍较低,均低于20ind/m~3,湾内西部沿岸C1站位最低,仅为8.79ind/m~3。(4)桡足类丰度与水深、温度、表层盐度、叶绿素a含量、细菌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p>0.05)。桡足类丰度只与10月、11月的站位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11月与海水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其他月份(7、8、9月)与各环境因子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桡足类丰度仅与7月的DMS浓度和11月的DMSP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其他月份(8、9、10月),桡足类丰度与DMS、DMSPd、DMSPp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2.饵料对汤氏纺锤水蚤体表和体内DMSP消耗细菌的数量及碳利用程度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了五种不同DMSP含量的无菌浮游植物,即玛氏骨条藻(Skeletonma marinoi)、周氏扁藻(Tetraselmis sp.)、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盐生红包藻(Rhodomonas salina)、杜氏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饵料藻,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利用MPN方法,研究了摄食不同饵料藻后汤氏纺锤水蚤(Acartia tonsa)体表和体内的DCB含量,并研究了DCB在不同结构的碳源有机物上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所有的实验组中均发现了DMSP消耗细菌的存在。摄食五种饵料藻的汤氏纺锤水蚤中,摄食玛氏骨条藻的汤氏纺锤水蚤体表和体内DCB密度最大(平均浓度为3.64×10~6/ind),而摄食盐生红包藻的DCB密度最小(平均浓度为1.72×10~5/ind)。几乎检测不到DMSP含量的杜氏藻组却与DMSP高产种亚历山大藻、玛氏骨条藻含有相当数量的DCB,表明桡足体表和体内DCB的含量与饵料中的DMSP含量具有相对独立的关系。(2)在汤氏纺锤水蚤体上分离出的DCB可以在除DMSP外的其他碳源底物上生长,不同的生长速率反映了不同菌种对底物利用能力的差异。在实验中选取的五种底物中,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T)与DMSP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都含有以碳链形式存在的碳,DCB可以在DMSP和GBT中生长,说明DCB具有利用碳链中碳的能力。而甲胺(monomethylamine,MMA)、二甲胺(dimethylamine,DMA)、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分子中只含有甲基形式的碳,细菌可以在MMA,DMA,DMSO培养基中生长说明了DCB可以同化还原甲基碳。(3)摄食实验结果中,纺锤水蚤体表和体内DCB的数量不受饵料中DMSP含量的影响,暗示了即使在DMSP含量较少的海洋环境中,浮游动物体内依然可能含有相当数量的DCB。汤氏纺锤水蚤及其体内的DCB在水体中是DMSP迁移去除的一个重要的源,对DMSP的转化有重要作用。3.约克河与桡足类相关的DMSP消耗细菌的昼夜迁移及季节分布DCB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对DMSP的迁移和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于2012年5~10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约克河流域,对水体中的自由DCB和与汤氏纺锤水蚤相关的DCB做了现场调查。结果发现,DCB普遍存在于水体中,所有的样品中均含有自由DCB和与汤氏纺锤水蚤相关的DCB。对DCB的昼夜迁移研究发现,月初采样时,海水表层自由细菌表现出白天丰度低于夜晚的趋势。相反,月末采样时,夜晚自由细菌丰度低于相应的白天值,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自由DCB与温度和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浮游动物相关的DCB仅与表层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在异养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底物浓度可能是比温度更为重要的参数。附着在浮游动物营养物质丰富的地方,使细菌更易于接触到可利用的底物有机物,从而减小了细菌丰度对环境因子中温度的依赖程度。
其他文献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简称抗氧剂1076)和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简称抗氧剂1010)均是性能优良的受阻酚类抗氧剂,是单酚类
心肌细胞在短暂缺血后,血供恢复而心功能却延迟恢复的状态称为心肌顿抑。引起心肌顿抑的原因很多,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存在多种学说,目前对心肌顿抑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
提出的在离心风机轮盖上靠近叶片吸力面处开孔的方法,可利用蜗壳内的高压气体产生射流,从而直接给叶轮内的低速或分离流体提供能量,以减弱由叶轮内二次流所导致的射流-尾迹结
本文论述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感的方法,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体验音乐作品渗透的情感,实现感知音乐、想象音乐、表现音乐。
2017年10月30日,"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暨十三次考察成果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召开。会议指出,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前提下,"玉帛之路"更新了人们对传统"丝绸之
探讨了依据通风机实际性能和特性尺寸计算环流系数实际值的公式。利用该公式对近40种不同型号的离心通风机的环流系数实际值进行了验算。并与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的计算使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