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前列。目前对肺癌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胸科手术肺隔离技术是保护健侧肺、且使术野清晰的保障,但在肺隔离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常发生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是改善OLV低氧血症常用方法,但可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增加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预防OLV低氧血症综合肺保护流程,并找到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各肺段通气的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51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前列。目前对肺癌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胸科手术肺隔离技术是保护健侧肺、且使术野清晰的保障,但在肺隔离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常发生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是改善OLV低氧血症常用方法,但可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增加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预防OLV低氧血症综合肺保护流程,并找到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各肺段通气的方法;能否在上述流程基础上,在OLV期间选择性肺段通气,以达到进一步改善氧合及降低PPCs的效果呢?本研究拟观察OLV期间选择性肺段通气技术能否降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OLV期间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降低PPCs发生率。目的观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OLV期间接受选择性肺段通气能否改善围术期氧合及降低PPCs的发生率。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及分组纳入分析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41例,女49例,年龄19~65岁,体重指数18~25kg/m2,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OLV期间吸入氧分数(Fi02)1.0(A 组)、OLV 期间 FiO2 0.7 组(B 组),OLV 期间 FiO20.7+选择性肺段通气组(C组),每组30例患者。1.2 麻醉处理患者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直接动脉压,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摆放手术体位,纤支镜下确认双腔管对位准确。进行OLV预处理,钳夹双腔管术侧Y型接头三次,每次OLV 1min,恢复双肺通气1min,循环3次。手术开始前3min启动OLV,按照实验设计调整各组Fi02。各组OLV结束肺复张满意后,恢复双肺通气,调整FiO2 0.5至术毕。1.3 选择性肺段通气的实施左上肺叶切除术选择左下肺基底段;左下肺叶切除术选择左上肺固有段;右上肺或右中肺切除术选择右下肺基底段;右下肺切除术选择右上肺前段,在纤支镜下放置肺段通气导管,连接吹氧装置,吹氧2L/min。结果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术前FEV1%,麻醉时间、OLV时间、术前血红蛋白、麻醉用药量、出入量、术野暴露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指标、Sp0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LV过程中,B组有3例Sp02下降至90%以下,予处理后Sp02回升。三组均无暂停手术进行间歇双肺通气的患者。C组在肺萎陷15min和45min的氧合指数高于A组和B组(P<0.05或0.01)。术后第一天A组的IL-6、IL-10高于C组(P<0.05),术后第三天A组的IL-6 高于C组(P<0.05)。三组术后的pro-BNP、CK均高于术前(P<0.05),A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天pro-BNP升高的幅度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发生PPCs共9例,高于B组的1例,C组的2例。A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和住院时间较B、C组长(P<0.05)。结论在预防OLV低氧血症综合肺保护流程基础上,选择性肺段通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OLV期间氧合指数,减轻心肌损伤,降低PPCs发生率,缩短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是肝细胞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持续损伤而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慢性肝炎往往导致严重的结果如肝硬化、肝癌。有数据表明超过80%的肝癌患者来自亚洲和非洲国家,而中国的肝癌患者占50%以上。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肝癌每年导致近70万人死亡,其中一半发生在中国,这一主要原因是由HBV感染造成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医学影像报告作为电子健康记录的一部分,包含了患者大量的健康信息,然而报告中大多是自由文本,内容质量取决于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医学文本结构化需要结合医学知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多方面的技术,对数据挖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论文在国内外文本结构化的研究基础上,根据鼻咽癌MRI中文报告的特点,对医学实体识别、关系抽取以及结构化方法进行探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鼻咽癌MRI报告结构化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
背景自体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其它自身免疫性脑炎相似,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不自主运动、脊髓炎、视力异常、共济失调等。主要通过检测脑脊液(CSF)中抗GFAP(一种星形细胞内的中间丝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来诊断,对于血清中GFAP抗体的特异性仍需研
研究背景食管癌(E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展中国家主要以鳞状细胞癌(ESCC)为主。早期的食管癌无明确特征性的症状表现,进展期治疗难度高,预后差。侵入性检查方法群体依从性及可及性均较差,这使得大规模人群的筛查是现阶段防治策略的一个死角,因此,找到可靠的生物标记物来解决食管癌的筛查诊断难题对于食管癌防治策略的调整优化将有重大意义。研究目的本实验是在当前国际国内食管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行
在过去三十年里,胶质瘤的生存率几乎没有提高,预后极差。因此针对神经胶质瘤这种恶性肿瘤开发新的治疗手段非常迫切。尽管PD-1/PD-L1阻断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应,目前针对胶质瘤PD-1/PD-L1治疗的临床治疗并未让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有所改善。本研究中,我们发现TLX与PD-L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此外,TLX高表达与胶质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相关。在同种移植模型中
研究背景:光滑紧致的下面部是塑造整体脸型的关键。下面部的老化主要表现为口角外侧的下颌脂肪垂袋形成,冗余的皮肤形成皱褶,导致唇颌沟的出现、下面颊下坠、下颌线变得褶皱、模糊,尽显老态。目前,下面部年轻化治疗有皮肤筋膜提升术、脱氧胆酸注射、脂肪充填等多种术式。但均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容量恢复理论”的提出,脂肪再平衡在面部年轻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人们对下面部脂肪组织的衰老变化过程知之甚少。
放疗尤其是调强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精确治疗才能保障疗效。由于鼻咽癌靶区复杂和周围危及器官较多,放疗过程中轻微地位置变化都将导致治疗精度下降。另一方面,食管癌放疗中,正常肺组织不可避免的受到照射,引发放射性肺炎,这限制靶区剂量的提高,影响治疗效果。如何预防并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需要得到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影响鼻咽癌摆位精度的因素以及食管癌放疗后与放射性肺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每年全球有一百三十多万新发病例,且部分地区发病率持续上升,前列腺癌已严重威胁着男性的身心健康。近些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前期的文献阅读我们发现RAB2A在细胞内参与调控物质囊泡运输,RAB2A在乳腺癌、口腔癌中促进肿瘤发展,同时结合RAB2A在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表达差异。我们认为RAB2A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系的病理性增大以及屈曲,约15%的成年男性和40%的不孕男性都有这种情况[1]。导致精索静脉曲张不孕的因素很多,如缺氧、代谢异常、激素功能障碍、睾丸温度升高、精索静脉高血压等[2]。没有单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睾丸损伤的原因[3];精索静脉曲张的具体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现普遍以为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4]。在这个复杂的病理生理网络中,代谢异常似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并发症(prosthesis-related complications,PRCs)的发生是灾难性的后果,通常意味着假体植入失败和需要行翻修手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大样本量的THA术后院内PRC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基于2005?2014年美国的全国住院病人样本(Nationwide Inpatient 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