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英国科学家G.G.斯托克斯在1852年发现荧光以来,由于荧光材料特有的分子结构以及出色的荧光特性,使其在农业、工业以及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药物缓控释领域,荧光材料被广泛的用作荧光示踪剂。虽然荧光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是其局限性也同样突出,如:荧光材料的光、热稳定性以及机械加工性能较差,且容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部分荧光材料还有毒副作用等等,这些缺陷大大限制了荧光材料进一步应用的可能性。为解决有机荧光分子的上述缺陷,人们试图将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好,强度高等优点的无机材料和有机荧光分子杂化,实现两者性能上的互补和优化,从而提高荧光材料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本课题选用纳米SiO2球(DNSS)作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载体,通过硅烷偶联剂APTES对纳米SiO2球表面进行官能化修饰,并引入有机荧光基团1.8-萘二酸酐(NA),4氨基-1.8萘二酸酐(4NH2-NA),3,4,9,10-苝四羧酸酐(PTD),从而制备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随后采用XRD,N2adsoption-desorption,FT-IR,TEM,PL,TG,荧光寿命,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负载荧光分子的纳米SiO2的孔道结构及形貌,热稳定性以及荧光分子的荧光强度,分散效果和荧光寿命等进行表征。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杂化材料的荧光性能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荧光分子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有机发光分子在纳米SiO2表面微环境的热力学分析,探讨有机分子的稳定性与纳米SiO2表面微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后合成方法,成功的将NA负载到了DNSS表面形成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结果显示不同的负载量对载体的结构和形貌没有影响,但对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荧光性能有明显影响,当NA负载量小于3%时,杂化材料的荧光发射峰在390nm,且荧光分子呈单分散状态;当NA负载量大于等于3%时,杂化材料的荧光发射峰红移到450nm,且荧光分子呈聚集态。2.为了准确的分析和解释DNSS表面的氨丙基和荧光分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我们对相关样品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根据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我们计算出样品较为准确,可靠的表观活化能,并确定出NA-DNSS-0.05-10在低温区是热力学控制,在高温区是动力学控制,且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共同决定着整个热分解过程。同时通过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出的表观活化能,共同确定了样品的热分解机理:NA在低温时(445578K)为枝状成核分解机理,在高温时(615669K)分解机理转变为相边界反应机理,APTES-DNSS-0.05均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NA-DNSS-0.05-10在低温区升温速率较慢时(5K/min,10K/min),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当升温速率加快到15K/min时,样品转变为Mampel Power机理。在高温区时,NA-DNSS-0.05-10均符合相边界反应机理。3.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我们选取了元素组成相同,结构组成相似的大尺寸荧光分子4NH2-NA和PTD进一步分析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合成过程,以及不同荧光分子对杂化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负载4NH2-NA的杂化材料发射峰的荧光强度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而负载PTD的杂化材料随着PTD负载量的增加,其发射峰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此外,当4NH2-NA负载量小于3%时,荧光分子处于单分散状态。当负载量大于等于3%时,荧光分子处于聚集态,且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分析,还可以得到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荧光寿命和荧光分子的尺寸成正比,即PTD-DNSS-0.05-0.01的荧光寿命(9.85ns)>4NH2-NA-DNSS-0.05-10的荧光寿命(4.49ns)>NA-DNSS-0.05-10的荧光寿命(3.99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