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全球化趋势背景下,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世界各国及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大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纷纷将环境与贸易问题作为工作上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在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如何应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过程中遭遇的环境规制壁垒,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对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及广泛发展经贸合作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环境规制和进出口贸易为主题,分别就我国国内的环境规制、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内的环境规制及国际环境规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探讨这三种环境规制分别产生的贸易效应。首先对目前环境规制与贸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与综述;其次简单概述环境与贸易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对环境规制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理论疏导;接着简单概括论述国内外及国际环境规制的演变过程;再次,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进出口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前面几个章节的剖析探讨结果进行总结,在得出本文结论的基础上,继而又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合理化政策建议。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1)进出口贸易额与我国国内环境规制显著正相关,说明了我国的环境规制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符合“比较优势理论”;(2)贸易伙伴国国内的环境规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明显相反:对出口贸易具有正效应但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大多数消费者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原生态化,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严格的环境标准正在激励我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高后又正逐渐地刺激更多的出口贸易,满足“波特假说理论”;对进口贸易具有显著地负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出口国来说,高耗能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出口价格就更高,使得我国的进口额下降,是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结果;(3)从国际环境规制角度来看:《京都议定书》和《蒙特利尔协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协同效应但不显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我国进出贸易的影响都是负效应,其中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对出口贸易影响不显著;(4)对于标准引力模型的两个基本变量——经济规模和距离,进出口贸易额与两国间的经济规模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两国间的运输距离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进出口贸易额越多;尽管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货物运输越来越方便,但距离仍然是阻碍进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5)多边贸易阻力因子变量中,共同语言变量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正效应;相似度变量对出口贸易具有正效应但不显著,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为负但同样不显著;要素禀赋差异变量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但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更显著。这表明,当两国拥有共同的语言时,贸易成本将会大幅度下降,双边贸易量因此显著增加;与贸易伙伴之间的人均GDP水平越接近,我国的出口额越多,进口额越少,但这一因素的影响不显著;要素禀赋差异越大,进出口双边贸易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