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合理定位研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A大学的考察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变催生了各高校对自身教育质量的极大重视。“双一流”建设的统筹实施是所有高校提升办学质量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地方高校中既有普遍地方性又具有自身独特内涵的支撑所在,其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对推动“双一流”建设实施,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冲刺世界一流具有重大意义。要抓住此次发展机遇,获得争创一流的可能性,如何合理定位必然成为首当其冲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定位上普遍存在办学理念模糊,目标定位上攀大求高,学校职能片面求全,偏移了人才培养的基础职能,学科建设特色缺失,缺乏比较优势,服务面向上格局过大,脱离地区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与“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发展提出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探索其原因,除了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后遗症”,地方教育经费不足,高等教育一元化的评估体系,人才市场机制的转变,社会公众对地方高校的传统认识等这些外因之外,学校内部还存在缺乏科学定位理论指导,自主办学意识薄弱,“重学轻术”观念的束缚这些现实的障碍。据此,在外部发展环境上应打破高校管理体制中的行政壁垒,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多方投资办学经费,积极转变公众观念偏差,使地方综合性大学确立崇术为上与学术并举的办学理念,立足现实的发展目标,优势与特色融合的学科建设,创新与应用协同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立足地方面向全国的合理定位,在未来双一流建设道路中抓住机遇,突破发展。  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合理定位问题研究是力求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高校定位存在的普遍问题的映射,因此,通过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合理定位问题的研究,可以对我国高校普遍的定位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从理论到实践寻求多种解决途径,引导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合理定位,在“双一流”建设的改革浪潮中大有可为,科学发展。
其他文献
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针对艺术院校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片面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个体生命存在特殊性的现象,论文对艺术院校语文教学生
本文以S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生活取向”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S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生活取向”,主要“取”人类生活活动领域中之
我国的母语教育,有让学习者掌握并能使用汉语言这一工具的要求,也有让学习者把握汉语言的精神实质,领会民族文化精髓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很难严格区分。教育的初级阶段,母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不同的课堂角色会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中角色冲突的产生。我国在新世纪之初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适应时代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从西方近代科学中寻求精神食粮,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倡导现代白话文运动,积极地将西方的教育理论融入中国的语文教育中。他凭借
在比较教育遭遇日益严重的“学科认同危机”之际,探析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研究范式,建构起一套属于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教育能否在学术界确立其学术地位,走出“学科认同危机”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课程
通过对金秀瑶族村寨育儿习俗的实地考察发现,瑶族有着独特的育儿习俗,其传承主要依靠家庭、节日、集会等为主要教育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生活习俗融为一体的文化传承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交际环境日益多样化,它打破了单一的语言交际模式,对我国的语言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环境之下,人们必须学会适应各种不同交际背景下的环境,制定相应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雕塑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系统联系,基础知识与艺术创作被人为分离,进而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兴趣逐渐下降甚至迷失。文章从斟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