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修辞学认为相较传达真理和日常交际的直白语言,隐喻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之后其他学者例如Turner和K(o)vecses等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通过独特的研究视角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纪元。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源自人类的日常经验,是一种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概念映射。语言中充满了概念隐喻,概念隐喻可分为常规隐喻和新奇隐喻。
有学者认为词汇是对外部物质世界的隐喻,翻译则是隐喻的转化过程。因此,研究隐喻翻泽将是探究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机制的最直接的途径。本文试图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新奇隐喻的翻泽,研究翻泽过程中的隐喻性映射机制,具体探讨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新奇隐喻的翻译。
以朱生豪、方平和孙大雨的《哈姆雷特》三个中译本作为案例分析的具体材料,本文试图考察在相同映射、相似映射和不同映射条件下,译者面对源语新奇隐喻产生的深层认知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对策选择。最终,本文得出结论:新奇隐喻的翻泽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不同的映射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