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爱》是托妮·莫里森第八部公开出版的小说,2003年面世以来,广受关注,收到的评论却褒贬不一。《爱》是莫里森持续不断地对非裔美国人生活、社群和非洲历史探索的又一著作。故事对民权运动后的非裔美国人社区中“爱”的含义提出了疑问。小说中除了爱情的主题,几对主角身体和精神的成长同样重要,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由此而来。本文试图以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诠释废除奴隶制后非裔美国人有血有肉的历史,展现出莫里森在小说中的呼吁:争取在白人话语权控制的社会里对黑人文化遗产的重新发现。这个遗产不仅是指物质上的遗产,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遗产:接受不能改变的过去,努力面对战后黑人群体内部的矛盾,爱周围的一切,更要爱自己。根据非裔美国人的实际情况,莫里森重写了“成长”这一传统主题,将被传统男权社会定义的“成长”和不被男权社会所接受的所谓“反成长”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此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文献综述和对成长小说起源和发展的简介;第二部分主要对小说《爱》中几对涉及“成长”和“反成长”主题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则在后现代黑人性这个大背景下,对莫里森在重写成长主题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爱》中人物涉及的“成长”和“反成长”与莫里森成长小说代表作之一的《最蓝的眼睛》进行了异同的比较。在《爱》中,这一重写和创新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也达到了莫里森撰写此小说的目的:即使在种族隔离废除后的美国,非裔美国人和他们的族群同样需要成长的锤炼和重新去爱的能力,从而在白人话语权统治的社会里寻找到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