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对基于广义修辞基础上的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进行讨论。分别从认知机制、语境认知、心理认知以及修辞效果四个主要方面入手,阐释、分析了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首先,文章对变异修辞产生的认知机制进行讨论。认为:变异修辞的产生基于两方面因素:语言因素(内部系统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外部社会因素)。文章重点对其非语言因素进行探讨与分析。变异修辞产生的理据研究决不能脱离于非语言因素的研究,而变异修辞的非语言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时空因素及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社会阶层、职业、文化程度、种族、性别和年龄有关,各种社会认知因素都能独立或共同影响到变异修辞的使用及其运作方式;时空认知因素可细分为空间认知和时间认知两类。其中,物理(形式)层面上的空间、心理(概念)层面上的空间是空间认知的两大维度;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看,变异修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情感驱使的审美心理、追新求异的心理动机以及模仿的社会心理因素。其次,文章对语境在变异修辞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认为:在交际者选择使用变异修辞方法时,语境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在对变异修辞意义的理解过程中,语境同样也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变异修辞的使用必须满足其所处的语境,一旦修辞方法得到确定,语境将作为检测工具对修辞的正确性进行检测。从语境认知的角度来看,变异修辞的语境认知包括外部语境认知和内化语境认知。外部语境,或称社会语境,是指交际主体在进行变异修辞生产时与交际客体所共处的同一的、物质的语境,是能够共同被交际主体和客体双方切实感知的语境;内化语境,或称语言语境,是指交际主体在进行变异修辞生产时所处的心理的、封闭的语境。在进行变异修辞生产时,交际主体只聚焦于自己头脑里的语言信息,交际客体对交际主体创造变异修辞时所处的语境的彻底感知存在困难,即使通过对交际主体的修辞活动产出进行分析,交际主体头脑中的认知语境只可能而非彻底感知。其三,文章对话语构建中变异修辞的心理认知进行了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产生可被视为一个“刺激—反应—心理动机—选择—决定”的心理过程,而变异修辞的理解则可被视为一个“刺激—反应—心理动机—选择—理解”的心理过程。在产生和理解变异修辞过程中,“心理动机”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变异修辞的运用将强化交际效果,具体表现在三方面:认知前景化,认知突显和偏离常规。前景化作为变异修辞强化交际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使表达产生陌生化和新奇感,并常常在交际中帮助交际客体获得联想,以此推导话语交际的未知信息。认知突显是指变异修辞使语言运用陌生化,这种陌生化在交际过程中更能吸引交际客体的高度关注,因而主动寻求对话语语境的理解,陌生化程度越大,认知突显度就越高。偏离常规即违反常规的修辞表达,它是有意造成陌生化信息投射,以此让交际客体聚焦于变异性修辞表达而强化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