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级含义是语用学理论重要议题之一,不同理论学说对于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存在较大的争议。以Horn和Levinson语用学理论为代表的缺省观认为,等级含义的加工具有即时性、无需额外认知资源投入、独立于语境因素的特点,而以Grice、Sperber和Wilson语用学理论为代表的语境驱动观则认为,等级含义的即时性加工有条件限制,其过程需要调用额外加工资源的支持,并且语境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通过行为学实验和脑电技术实验,以汉语等级含义触发词“一些”作为切入,分别采用真值判断范式、失匹配负波研究范式和句子阅读理解范式,并且根据个体语用能力的不同水平对被试进行分组比较,深入探讨了汉语等级含义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个体差异性的原因和表现,对相关理论所争论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证性研究分析。根据不同语用能力水平被试对于中性语境条件下触发词解读策略的偏好性、非注意状态下等级含义的加工机制,以及在上限语境和下限语境中等级含义加工机制等多方面实验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汉语等级含义加工的脑电成分包括:负波成分(N400)或晚期正波成分(P600),反映了等级含义的获取以及和其他语言单位的整合加工过程;持续性前部负波(SAN),反映了基于等级含义对话语整体语义进行再分析的认知操作。另外,本研究首次证明了高语用能力被试在非注意状态下大脑能够对等级含义进行自动化的推理加工,这一过程在脑电上表现为失匹配负波成分(MMN)。(二)等级含义可以在理解者对触发词的加工过程中即时性激活。但是,等级含义激活的即时性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和个体语用能力水平相关。(三)等级含义的获取过程需要理解者投入相对较多的认知加工资源。(四)语境对于等级含义的获取并非是绝对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等级含义的加工过程存在影响和作用。具体来说,当语境和等级含义存在较大关联时,能够促进等级含义的激活;当语境和等级含义关联性较小时,则需要理解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加工努力。(五)不同水平语用能力者在等级含义加工机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高语用能力者对于等级含义具有高敏感性,能够根据触发词及其所在的等级关系,快速计算推理出相关的隐含意义。与之相比,低语用能力者对于等级含义的敏感性弱,对等级含义的计算推理加工具有延迟性。(六)缺省观和语境驱动观对于等级含义加工机制的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任何一种认知加工模型与本研究所探测到的等级含义加工机制特点难以完全吻合,这表明两种认知模型均只具有部分的正确性。同时,本研究结果说明个体语用能力水平同样是等级含义加工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等级含义加工模型及相关语用学理论需要就此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