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赋予了文化地理学更广阔和更有深度的研究空间。“文化转向”对空间的研究开始越来越注重对空间与景观的符号学意义解读,通过空间的隐喻意义,从空间中寻找文化的力量。地方的各种文化是通过符号表达的,地方符号是地方认同结构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等趋势的背景下,地方符号在塑造具有特色的地方和地方文化认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地方符号的形成和建构还属于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为此,论文借鉴人本主义地理学、结构主义地理学、符号学理论等相关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地方历史的梳理和归纳,从我者和他者的视角研究福州“三山”、湄洲“妈祖”、景德镇“瓷”地方符号的建构。研究表明:以福州“三山”为例的地方自然符号是地方我者通过地方实践的过程中“人化”和感知地方性“浪漫化”以产生了丰富的符号意义而建构的,属于地方自然符号的自下而上建构的过程;以湄洲“妈祖”为例的地方精神符号是在地方我者以妈祖信仰为指导开展信仰活动、旅游活动并塑造妈祖文化特色地方性,人通过实践和感知而把湄洲与妈祖联系起来,在实践和感知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信息文本,随着文本的传播,人又通过感知将湄洲和妈祖联系起来,属于地方精神符号的自上而下建构的过程;以景德镇“瓷”符号为例的地方生产符号是在景德镇自然和资源条件下,地方我者进行瓷器生产、贸易和创新等地方实践以形成地方符号意义而逐渐建构的,他者则是通过景德镇瓷器贸易、瓷器生产工艺的扩散与交流、瓷器使用等实践活动产生了符号的意义,最后促进了符号的建构。该符号属于地方生产符号随着商品生产、贸易、使用过程中自发建构的过程。最后,概括了三类地方符号建构的共同过程,地方符号的建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相互作用:地方性、地方实践、地方感知、地方符号意义。地方性是人感知符号的基础,地方实践和地方感知使人联系了地方与符号,是地方符号的建构的重要纽带,在地方实践和感知基础上形成的文本则是人联系地方与符号的媒介,地方符号意义则是人在地方实践和地方感知的基础上而产生了丰富的象征和意义,是地方符号的“人化”过程,促进了地方符号的建构。地方符号的建构是通过人在该符号特色的地方性基础上进行地方实践和地方感知并理解地方符号意义而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