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方红壤退化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与自然条件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改良退化红壤,关键在于红壤养分库的恢复重建。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则是耕作土壤恢复重建土壤养分库与生态功能的重要保证。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线虫常被看作是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良好生物指示者。本研究基于红壤旱地长期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无机肥、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线虫数量、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变化,同时对不同施肥处理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线虫群落进行关联分析,以探究土壤线虫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及对土壤肥力的指示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长期施用不同无机肥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总数、营养类群以及各生态指数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线虫总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PK(磷钾)>NPKCaS (氮磷钾和石膏)>NPK(氮磷钾)>NP(氮磷)>NK(氮钾)。除5月外,NPK、NP. NK处理的线虫总数均显著低于NPKCaS和PK处理。NPKCaS处理的优势类群为食细菌线虫,平均丰度为42.1%,其它处理均以植食性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平均丰度为38%-65%。冗余分析(RDA)表明,pH对线虫功能团的影响最大。NPKCaS处理线虫群落较高的成熟度指数、瓦斯乐斯卡指数和结构指数说明土壤食物网结构正向成熟稳定方向发展,同时表明氮磷钾补充石膏通过缓解土壤酸化创建了良好的土壤健康状况,而仅施氮钾的处理则相反。2.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中线虫群落存在明显季节动态变化。不同有机物料的配施均增加了土壤线虫总数及食细菌、食真菌、捕食/杂食线虫的比例,抑制了植食性线虫的相对丰度。线虫总数由高到低顺序为CK+PM (氮磷钾配施猪粪)>CK+GM (氮磷钾配施绿肥)>CK+St(氮磷钾配施秸秆)>CK(氮磷钾)> CK+Re(氮磷钾配施花生杆还田)。CK+Re处理中较高的cp-1-2的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Ba1、Ba2、Fu2)表明,本田还田处理土壤养分较富集。捕食/杂食线虫在CK+PM处理中丰度最高,使其结构指数SI也最高。较高的结构指数表明配施猪粪土壤环境相对稳定,食物网结构趋于稳定成熟发展。配施不同有机物料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除配施绿肥的处理外,其他有机物料处理下pH有了明显提高。猪粪的添加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三种作物秸秆使得土壤有效钾含量明显增加,补充了土壤钾素的供应。综合来看,配施猪粪处理更有利于改良退化红壤,三种农作物秸秆的改良效果受秸秆品种、还田方式等的影响。总之,土壤线虫群落对施用不同无机肥的响应证实了施用石膏和磷肥是改善红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差异反映了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红壤肥力的改良所发挥的作用。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为我们全面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农田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也为红壤地区化肥的合理施用、有机物料的有效培肥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