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候选基因的策略,通过分析绒毛形成的生理机制,选择与绒毛性状密切关联的角蛋白关联蛋白KAP8.1、KAP8.2、KAP6.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采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变异,并分析基因变异与绒毛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系统探讨年龄和年份与绒山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间产绒量、绒长度、毛长、体重、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内蒙古白绒山羊2~4岁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5~6岁时产绒性能下降,6岁后生产性能大幅下降,绒毛品质明显降低;年份对绒山羊产绒量、绒长度、毛长度和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各年份产绒性状表型值波动较大,说明年际效应显著,2000年后性状表型值得到稳定提高。
(2)以KAP8.1和KAP8.2为候选基因,检测其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连锁关系,结果表明:KAP8.1基闵编码区发现T113G和G116C两个SNP位点(GenBank accession no. AY510122),这两个突变未改变氨基酸序列;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它各性状没有影响(P>0.05);AB基因型利BB基因型产绒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分析认为该效应可能是由于T113G突变造成,表明KAP8.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绒山羊产绒量的一个分子标记;KAP8.2基因编码区发现A214G和T218C两个SNP位点(GenBank accession no.AY510123),A214G突变是同义突变而T218C是错义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对绒纤维细度、产绒量和毛长度有显著影响(P<0.01),但对绒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AA 基因型(0.73)是群体的优势基因型,该基因型个体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丁其它各基因型,表明KAP8.2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绒山羊绒纤维细度的一个分子标记。
(3)以KAP6.3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其编码区和3-非翻译区进行多态性扫描,并分析其变异与绒毛性状的连锁关系。结果表明:山羊KAP6.3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AY310751)共发现10个SNPs位点,分别是C89T、T110C、C134T、C149T、G163A、G170A、A217G、A229C、G389A和A437G。其中G163A、A217G和A229C突变是错义突变,G389A和A437G突变位于3-UTR,其余5个SNPs位于编码区,是同义突变。对K2引物,群体以A等位基因为主,AB基因型是优势基因型,其产绒量显著高于其它各基因型(P<0.05)。K3引物检测剑九种基因型,F平H基因型的产绒量最高,且绒长度最长;而G和I基因型的产绒量最低,且绒长度最短;F和H基因型与G和I基因型的这两个性状最小二乘均数相比均达剑显著水平(P<0.01)。K4引物的AC基因型绒纤维细度最小,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绒长度利毛长度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
(4)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为候选基因,检测其基因多态性,寻找与绒山羊被毛长度相关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FGF5基因外显子1存在限制性内切酶Bgi Ⅰ多态位点,测序结果发现该SNP是由碱基序列C→T的突变而引起;基因型利基因频率统计结果表明,该试验群体以等位基因A具有明显的优势;基因多态与绒毛性状关联分析表明,该SNP对各绒毛长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AB基因型毛长度大于AA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