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集腋成裘,集沙成塔”的坚韧和耐性,习惯于省吃俭用来积攒财产;更习惯于精打细算,分毫斟酌地使用和安排财产,但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现代的中国人在保留艰苦朴素传统美德的同时,也掘弃了将传统的银行储蓄作为个人财产保值、增值之唯一手段的古老方式。忽如一夜春风来,不知从哪一天起,诸如“管好自己的钱”,“让钱生更多的钱”,便成了从工薪阶层到都市新贵们普遍膨胀的热望,从购买国债或基金的人在银行门前排成长龙的景象,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银行低利率的环境下,人们对其他投资理财的渠道或方式的殷切期待。 个人理财因此应运而生。作者认为,个人理财一般可分为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两种。前者是通过理财规划把未来直到退休后的生活妥善安排好,力求生活品质始终不降低,实现一生的均衡消费。后者则是通过理财规划师调整存款、股票、基金等投资组合,以获取最大回报。相对而言,专业理财师给出的个人理财投资服务更为全面,但实际上却有较大的局限。首先,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刚刚起步,普通老百姓的观念还未转换过来,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很难理解和接受。其次,我国的个人理财中介机构比较少,专业理财师也相当匮乏,且收费昂贵,这更使得个人理财服务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的范畴。而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又是一个难点问题,什么是投资组合,怎样设计投资组合,什么样的投资组合适合自己?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解决。论文的目的就是尝试寻找一种尽可能为投资者理解的、比较通俗、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方案,从而使投资者能够做出独立的理性思考和自己的投资判断。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的研究以及个人理财系统的概要设计也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在线理财在新时期也有它的应用价值。 为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 2前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思路和方法等。第一章:个人理财概述。本章共分三节,作为本论文的一个理论构建。第一节阐述了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个人理财,从投资者角度讲,就是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状况及相关信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及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讲,一是要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要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第二节则分析了理财工具的风险和收益,把适合家庭进行投资的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收益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为后面的分析作一个铺垫。第三节阐述了投资组合的定义、意义以及投资组合的原则。从哲学的意义上讲,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加总,而是部分的有机组合,用在金融投资组合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第二章分析了我国个人理财的现状与发展。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分析了我国个人理财的现状。就投资品种而言,长期以来,我国个人持有的资产品种单一,个人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外,只有储蓄这种单一的金融资产形式;从理财的效率来讲,我国个人理财的效率不高,虽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的金融意识萌动,已经注重多种资产的组合,但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仍然很少,这使得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结构很不合理,严重缺乏效率;而且,我国理财中介严重缺失,这也使得我国个人理财仍然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就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意识而言,我国个人投资者对持有资产的安全性组合因素考虑不足,由于个人投资理财的历史较短,对投资风险性往往认识不够。第二节提出了投资者应该树立个人投资新理念。我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意识相对落后,投资者应该培养新的投资理念,转变投资观念:首先,家庭也是一个投资主体;其次,对投资要有新的认识,不能局限于投资仅仅是国家和企业的事;最后,要树立小储蓄,大投资的新理念。第三节则研究了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投资将逐渐以知识型投资管理为主,从储蓄转向组合投资,从生活理财转向投资理财,从有形投资转向无形投资。在接下来的第三章中,论文主要对个人理财的核心——投资组合3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之前,对投资组合进行了计量分析,引入均值-方差法,实现投资组合最优化,按两步执行:①找到风险资产的最优组合;②将最优风险资产组合与无风险资产相结合,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切合实际的例子,通过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计算出最优的投资组合。接下来对美国投资顾问给出的投资组合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稳健投资者的债券-股票比率高于积极投资者,低于保守投资者。在这一章中,作者深入研究了中国平安保险的投资组合,通过平安保险的数据,作者分析了影响投资组合的三大主要因素(年龄、个人财富和个人的风险偏好),在分析年龄因素时,引入了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把人生分为六大阶段,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针对其不同特征,投资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而在分析个人财富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时,重点考察了人力财富(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影响,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高,其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的持有比例将越高;在分析人的个性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时,主要是针对衡量投资组合效用最大化的标准,人的心理满足感也是一个标准,而心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