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蛋白对生发中心B细胞免疫突触、细胞选择及细胞活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WAS蛋白缺陷对生发中心B细胞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背景:B细胞在生发中心经历体细胞高频突变(SHM)和亲和力成熟。高频突变的生发中心B(GCB)细胞竞争性结合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表面提呈的抗原。近期研究显示,GCB细胞受膜抗原刺激时,可生成BCR微簇聚集且富含肌动蛋白的pod-like结构帮助细胞进行亲和力辨别。肌动蛋白调节因子如WAS蛋白的缺陷可致B细胞亲和力成熟障碍,而肌动蛋白调节GCB细胞的BCR信号传导机制尚且不明。目的:阐明生发中心B细胞活化时免疫突触特点,探索WAS蛋白如何参与调节生发中心B细胞活化及免疫突触结构的形成和维持。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表达有Lifeact-GFP的WT/WKO小鼠,体外磁珠分选生发中心B细胞(GCB),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活细胞成像技术观察GCB细胞与抗原标记的脂质双分子层(Fab’-PLB)接触和反应的过程,且观察免疫突触及BCR信号的特点。结果:GCB细胞在Fab’-PLB上展开后,各BCR信号分子在细胞接触面分布有所不同,CD79a、Syk和SHP1在突触中央区及细胞边缘均有磷酸化信号聚集,SHIP1磷酸化信号主要聚集在细胞边缘,而AKT磷酸化信号散在分布。这些信号聚集与富含肌动蛋白的胞膜突出结构共定位。WAS蛋白缺陷致肌动蛋白foci的形成和稳定性受限,继而影响了GCB细胞胞膜突出结构的形成和突触中央区BCR信号微簇的形成及生长。WKO GCB细胞边缘区的肌动蛋白foci形成减少,且规律性降低,影响了细胞在膜抗原表面的展开和抗原获取。结论:GCB细胞活化时可形成独特的免疫突触结构,促进细胞获取抗原和BCR信号激活,而这一结构的形成和维持需要WAS蛋白的调节。第二部分WAS蛋白缺陷对生发中心B细胞选择及细胞活性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背景:WAS蛋白缺陷可导致严重的免疫失调。WAS病人接受疫苗后产生抗体反应减弱并伴有自身免疫性抗体生成。WAS蛋白缺陷的B细胞可形成自发性生发中心且在无正常T细胞辅助时仍可生成类别转换的自身抗体。我们前期发现WAS病人和WKO小鼠中抗原特异性Ig G生成水平及其亲和力较正常样本均显著降低。目的:研究WAS蛋白调节生发中心B(GCB)细胞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反应以及其维持细胞扩张的调节机制。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WT/WKO小鼠,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步检测GCB细胞内化抗原,处理并将抗原与MHC-II分子组装后表达在膜表面以及其与T细胞共轭结合的能力。除此外,检测GCB细胞的活性和活性相关调节因子,且利用免疫荧光成像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GCB细胞内线粒体形态。结果:WKO小鼠中GCB占B细胞的百分比和血清总Ig G水平正常,但其抗原特异性SRBC-Ig G生成减少。GCB细胞内化可溶性抗原的效率在WT和WKO样本中未见差异。但WKO GCB细胞活化后的BCR信号通路中正向调节分子p CD79a水平减少而负向调节分子p SHIP1水平稍强。WKOGCB细胞内化抗原后,在胞内将抗原与MHC-II分子组装并表达在膜表面的能力降低。在OVA肽段预处理后,WKOGCB细胞与OT-IICD4+T细胞共轭结合的能力较WT细胞显著降低。除此外,WKO GCB细胞中明区细胞占比减少,表面ICAM-1表达减少。但WKO GCB细胞活性明显高于WT细胞,这可能与胞内产生活性氧水平及Mito Tracker荧光水平减少相关。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线粒体均发现WKO GCB细胞内线粒体最大直径偏长,与WT细胞比较有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簇状信号和肌动蛋白foci在WKO GCB细胞中明显减少,而两者与线粒体的共定位也较WT细胞更弱。结论:WAS蛋白既可促进B细胞在生发中心获取抗原,激活BCR信号,获得T细胞的帮助继而激活抗原特异性GCB细胞,也可通过调节线粒体形态和功能促进非特异性GCB细胞的死亡。
其他文献
【目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肺炎一直是引起人类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和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S.pn)是引起人类肺炎的两种主要病原体。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宿主可通过免疫系统抵抗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而不会有大的后遗症,但如果宿主不能控制入侵的病原体并消除持续的炎症,就会导致重症肺炎并引起死亡。已知,与流感相关的重症
肺纤维化(P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无法治愈的疾病,其特征是肺组织结构破坏以及瘢痕的形成[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尽管已经开发出各种检查和治疗的方法,但肺纤维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病程进展肺纤维化的患者不可避免地的出现进行性肺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引发极高的死亡率[2,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肺纤维化的疾病机制涉及上皮-间质转化(EMT)[4,5]。在这种转分化过程中,上皮细胞最
目的:诱导hiPSCs分化为hiPSC-CMs,观察细胞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评估AMPK与hiPSCs分化成熟的关联。探讨AMPK调节线粒体功能对hiPSC-CMs成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使用PGM1培养基复苏培养hiPSCs,通过显微镜观察hiPSCs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检测hiPSCs的多能性。(2)通过时序性调控Wnt信号通路的方法诱导hiPSCs为hiPSC-CMs,免疫荧
第一部分基于CTA的颈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的颈动脉影像解剖学特征,以期为头颈部血管内介入治疗及颈部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头颈部CTA检查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1)对左、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
背景目前,肺癌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在癌症死亡中排在首位。在临床上,采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提高了对周围性肺病(PPLs)的检出率。早发现早诊断对具有高度恶性风险的PPLs至关重要,同时可以避免对良性病变的过渡治疗。CT引导的经胸穿刺术(CTTTNA)可以从肺脏中获取周围肺组织,因此被广泛用于PPLs的组织学诊断,但是也存在发生气胸的危险。尽管在基于支气管镜引导的检查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例如
背景:心肌损伤类疾病发生后由于心肌不可再生,器官捐献来源稀缺,即使积极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此时干细胞替代疗法的出现为心肌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多种可被诱导成心肌细胞的干细胞中,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由于它的众多优点受到了更为广泛关注。然而研究报道hiPSCs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hiPSC-CMs)虽具有心肌细胞的自发性搏动,表达心肌特异性离子通道基因,出现心肌肌节结构等,但其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可能造成心肌严重损害。虽然目前已有大量关于MI/RI的研究,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I基因表达谱,探索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
背景: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瓣膜疾病之一,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风险高且近1/3的患者不能耐受,因此探究其发生机制,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尤为重要。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是重要的炎症调控因子,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钙化瓣膜组织中PGRN降解片段显著增加,且自噬水平异常,因此
目的:炎症导致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受损,炎症反应的程度与局部和全身性骨丢失的程度密切相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是炎性介质网络的关键成分,在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是一个多功能蛋白,研究发现,Nampt调控干细胞成骨分化,具有决定成骨细胞谱系命运的作用;同时,N
第一部分GSK2334470和PP242对eNOS激活的影响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对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或激活异常与很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eNOS在Ser 117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是其功能激活的重要标志。作为eNOS的主要上游调控蛋白,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