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坚持的目标和工作的重点之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建国68年来,我国的贫困标准不断调整提高,超过联合国规定的水平,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度减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虽然我国扶贫减贫成果显著,但仍然要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我国还有7017万人口处于现行的贫困标准以下。在扶贫减贫的工作中,依旧有着“谁是真实贫困”、“致贫返贫因素有哪些”、“如何切实帮扶”、“帮扶效果怎么样”等不确定问题。为了解决扶贫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更好更快的完成扶贫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习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精准扶贫,包括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精确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内容,是一个拥有完整理论和执行体系的庞大概念。精准扶贫政策在执行的各个阶段,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专户专政。扶贫政策的落脚点,仍然在各个基层的地方政府。因此,对某个地方精准扶贫政策和方式的研究,必须结合其当地实际情况和执行效果来进行分析。地处豫西南的河南省 Z县,以精准扶贫为导向,近年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探求多种路径,形成产业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文化精准扶贫、“互联网+”精准扶贫等多种方式推动该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本文通过对这四种扶贫方式的内涵,特点,要求和 Z县实际实施方案的描述,通过实地取证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对 Z县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思路。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地方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扶贫方法之后,可以为全国性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借鉴,更好更快的完成消除贫困这一伟大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对河南省精准扶贫方式的探究是具有非常强的现实和政策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