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 GA3、TDZ和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与含量的影响,以及克隆了葡萄组织中的DXS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特异性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阳光玫瑰’葡萄在盛花期和盛花后两周分别用GA3和TDZ浸蘸果穗:25 mg·L-1 GA3,25 mg·L-1 GA3(CK);25 mg·L-1 GA3,25 mg·L-1 GA3+5 m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 GA3、TDZ和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与含量的影响,以及克隆了葡萄组织中的DXS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特异性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阳光玫瑰’葡萄在盛花期和盛花后两周分别用GA3和TDZ浸蘸果穗:25 mg·L-1 GA3,25 mg·L-1 GA3(CK);25 mg·L-1 GA3,25 mg·L-1 GA3+5 mg·L-1 TDZ(T1);25 mg·L-1 GA3+2 mg·L-1 TDZ,25 mg·L-1 GA3+3 mg·L-1 TDZ(T2);25 mg·L-1 GA3+3 mg·L-1 TDZ,25 mg·L-1 GA3+2 mg·L-1 TDZ(T3);25 mg·L-1 GA3+5 mg·L-1 TDZ,25 mg·L-1 GA3(T4)。结果表明,与 CK 处理相比,TDZ处理其果实单果重显著增加,果形指数显著降低;果实中总酚及总黄酮含量下降,T1、T4处理降低幅度显著低于T2、T3。在五组处理中,CK处理其果实甜度值及总糖量最高;相比T1、T2、T3处理,T4处理其果实总酸量及酒石酸含量较低。与CK处理相比,TDZ处理其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减少,果实中带有草香味的己醛和己烯醛含量显著增加,带有玫瑰香味的萜烯类物质总量减少;在所有TDZ处理组中,T4处理其果实萜烯类物质含量占香气物质总量比例最高。2、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品质影响较大。40粒留果量处理其果穗紧凑、果粒饱满、色泽均匀,60粒处理其果粒偏小、果穗稀疏,80粒处理其果实成熟不一致、大小果现象严重。三种处理间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但40粒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较低。在果实成熟期,相比较其他处理,40粒果实中萜烯类物质如芳樟醇含量较高,60粒果实C6化合物含量较高;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相比较其他两处理,40粒果实其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速率较慢,且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延长;转录分析表明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较大,与萜烯类物质总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并且40粒果实其VvDXS整体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处理。3、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不同组织进行DXS基因克隆,结果发现,VvDXS1和VvDXS3的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2151 bp、2160bp;编码氨基酸数目分别为716个、719个;均含有DXPsynthaseN、Transketpyr和TransketolaseC三个保守功能结构域,并且在DXS1中还预测到与DXPsynthaseN结构相似的EI亚基。通过与不同物种进行同源性序列比对发现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并且C端结构域相对于N端结构域保守性更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XS1与甜橙和长春花的亲缘关系较近,DXS3与青蒿、沉香、拟南芥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两基因编码蛋白均定位于叶绿体中。转录水平分析表明,VvDXS1和VvDXS3在葡萄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均表达,且DXS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XS3。因此推测VvDXS1和VvDXS3均参与调控MEP代谢途径,且DXS1在该代谢途径中起主要调控作用,而DXS3则是辅助性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拱坝在其生命周期内可能会承受强烈地震,其地震易损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般而言,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拱坝的地震易损性分析,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量。该文提出了一种预测拱坝地震响应的方法——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多层前馈(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该方法可以替代部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显著减少计算成本。以大岗山拱坝的易损性分析为算例,基于已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技术,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使研究对象的特定染色体区段、染色体臂或整条染色体发出某种颜色的荧光,从而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视化染色体的技术称为染色体涂染(Chromosomepainting)。染色体涂染技术的出现大大加深了对染色体结构及变化的理解。例如,利用该技术分
SIRT7在众多生物学过程中主要参与调节蛋白质的脱乙酰化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SIRT7具有多种潜在功能。然而,SIRT7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首先观察了 SIRT7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不同时期的定位情况,在GV期SIRT7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伴随减数分裂的恢复,SIRT7主要与染色体共定位。我们进一步探讨了 SIRT7敲减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通过显微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属于单锌指蛋白家族,通常以转录因子的形式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且具有两个功能结构域分别是位于N-末端的DNA结合域,和位于C-末端的转录调控域,它通常是由200~400个氨基酸构成的。在DNA结合域中有一个Dof结构域,它包含四个保守的Cys残基和一个Zn离子。近年来发现植物Dof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很多环节都起重要作用,例如
杂草稻(weedy rice)是一种可以在水稻田中自然繁衍与普通栽培稻伴生并危害水稻作物生长的稻属植物。杂草稻形态与正常栽培稻相似,比栽培稻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危害栽培稻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稻米质量,威胁水稻生产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通过对61个杂草稻种群以及对应田栽培稻品种进行萌发实验,发现杂草稻发芽势普遍显著强于对应栽培稻。进而对以粳型杂草稻(WRL-162)为母本和粳型栽培稻日本晴(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一直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而开展大豆种质资源研究是实现大豆品种不断创新和高产优质育种的重要保障。育成品种经过人工培育和选择,蕴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和广泛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以1974-2017年育成的黄淮海地区508份夏大豆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根据建立的初熟期和生育期组之间的回归模型,对该群体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并通过对
生物除草剂是使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动植物等各类生物及其组织、代谢物进行工业化生产,有效利用、防除特定杂草的生物制剂。利用天然产物开发生物源除草剂已成为未来生物除草剂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从灰黄青霉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in)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含氯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甚广。在动物细胞中,灰黄霉素能够影响微管的组装和解聚,可能的作
生鲜面,因其口感劲道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含水量高,极容易引起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面条发生变酸、发霉等变质现象。因此,货架期短一直是生鲜面工业化生产的瓶颈。本论文主要以生鲜面为研究对象,在生鲜面制备过程中,通过向生鲜面中添加乙醇、丙酸钙、ε-聚赖氨酸盐酸盐以延长保质期;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生鲜面的保鲜配方,并研究了生鲜面在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的品质特性变
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参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能够影响细胞生长、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在真菌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培养会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产生影响。三萜类化合物作为灵芝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降血脂等多重功效。研究发现氮源的改变影响灵芝三萜合成,但其机制并不清楚。灵芝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三萜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论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