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正常人主动脉弓三分支开口与主动脉弓轴的位置关系目的:利用影像工作站,通过对正常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相关数据的测量,观察正常人主动脉弓部三分支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以后主动脉弓部支架的定制及简化腔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按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0例胸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2、使用GE公司AW4.6工作站,将主动脉弓部拉直后,通过测量三分支开口中点到前壁的距离与主动脉弓横截面直径的比值,来比较三分支开口与其对应横截面上主动脉轴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三分支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获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主动脉弓三分支开口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artery,LSA)开口更靠近主动脉弓前壁,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artery,LCCA)开口更靠近主动脉弓前壁,头臂干(Brachiocephalic trunk,BCT)开口更靠近主动脉弓后壁。三分之开口中心位置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41~60岁、≥61岁3个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分支开口之间位置关系我们分为4型:I型:三分支开口中心连线近似与主动脉弓轴平行。II型:LSA、LCCA中心连线与主动脉弓轴平行分为IIA型,LCCA、BCT中心连线与主动脉弓轴平行分为IIB型。III型:LSA、BCT中心连线与主动脉弓轴平行为III型,其中LCCA靠近主动脉弓前壁为IIIA型,靠近后壁为IIIB型。IV型:三分支开口之间不存在与主动脉弓轴的平行关系。其中I型71例,占59.2%;II型29例占31.7%;III型10例占8.3%。IV型1例,占0.8%。4型与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主动脉弓分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分支位置关系存在一定的规律,我们将此分为4型,对三分支开口位置的测量,更加了解了三分支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腔内支架的设计及简化腔内TEVAR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预开窗TEVAR技术治疗胸主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目的: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目前用于临床实践,能够解决部分累及弓部的病变,此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扩宽了TEVAR的适应征,简化了传统累及弓部病变需要应用“烟囱”或“杂交手术”等繁琐方式,操作相对简单,利于临床推广,减少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临床收集数据,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1、按排除标准收集51例行预开窗TEVAR病人,临床资料被统计的有一般基本资料,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无吸烟史,既往史,相关主动脉参数,术后并发症等。2、患者术后2周、1月、3月、半年、1年在院期间及出院后复查全主动脉增强扫描(主动脉CTA)检查情况,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有无特殊不适,双上肢血压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复查CTA支架有无内漏、有无移位、有无病变进展,假腔血栓化等情况。通过分析得出预开窗TEVAR技术的近期疗效。结果:1、51例行预开窗TEVAR患者,所有患者均行LSA单开槽或开窗。开窗病人14例,开槽37例。其中B型夹层37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破裂3例,穿透性溃疡9例,44例病变位于LSA开口远侧或小弯侧,7例病变累及LSA开口。29例病变或破口位于小弯侧,22例位于大弯侧。术中对位失败1例,围手术期死亡一例,内漏6例,其中4例I型内漏,其中1例近端内漏较多,再次支架封堵,1例支架远端漏,再次支架封堵;2例膜漏,未予处理,效果均良好。2、术后随访1-20月,随访期间失访6例,死亡1例,1例I型内漏增多,封堵器封堵。复查CTA,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无支架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对于距离LSA较近的胸主动脉病变,预开窗TEVAR技术简化了传统治疗弓部病变微创方式,可有效延长锚定区并保持LSA通畅,更为安全地拓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达到了微创、安全、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