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论“妙”与“徼”开始——试论先秦与古希腊美学的思维对比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老子提出“妙”这一概念以来,中国思想家将作为哲学范畴的“妙”和“体妙”表现出长久和特殊的兴趣和关照,并通过不断地深入阐述和延伸,将之变成一个美学的范畴。作为美学的范畴的妙,在此后的三千多年里对中国艺术的审美兴趣、艺术理论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而《道德经》中同样曾经提出过的“观徼”,在中国美学的领域里却并没有进一步的阐述和发挥。处于文化轴心时代的先秦诸子,他们“静观其妙”和“不观其徼”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了古典美学在发端时期的理论体系,我认为正是因为对这两者在审美态度上的差异,导致古典的中国美学最终从“观妙”开始,建立起一种以“玄览”为主要审美把握手段,追求“美与善”对立补充的观念体系,走上了一条与古希腊美学从“观徼”开始,以“格物”分析为主要认识手段,追求“美与真”统一观念体系的不同道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以老子在《道德经》论述的“妙”与“徼”开始展开,叙述了先秦中国美学推崇“妙”范畴而忽略“徼”范畴的独特现象,得到先秦与古希腊美学的比较差异应当从认识论层面展开的设想。在第一章,通过梳理老庄美学对“妙”范畴的奠基和其影响,论述中国美学的“妙”范畴所推崇的实质是一种混合了“善”的美,并为进一步阐述了先秦美学以“善”为最高标准和以“妙”为认识论出发点的特点。第二章首先通过将“模仿说”鼻祖赫拉克利特的论“艺术起源于自然”与老子的论“道”进行思维逻辑比较,论述了“观于徼”作为古希腊美学的思维出发点的特征,由此进而阐述了其以求真作为逻辑基础和以真作为最高标准的美学形态。并且论述了古希腊美学与先秦美学都在向往一种混合了道德标准的终极本体的相似特征,从而将先秦与古希腊美学比较的话题转向了认识论的领域。第三章是结语本分,着重从认识的角度对先秦和古希腊的美学思维进行比较,通过对二者语言、自然、社会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比较,梳理出先秦和古希腊美学思维的各自的渊源和差异。
其他文献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性。她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学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对9例恶网及19例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并将网状细胞按其分化程度分为四级。结果发现,Ⅰ级网状细胞不但见于恶网,亦可见于反应网;并发现由胶原性疾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朱熹哲学历来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是在传统氛围日渐稀薄的今天也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理解朱子的思想,从而令其意义实现于当代人生与社会当中,便是本文的关注所在。
李穑(1328-1396),字颖叔,号牧隐,高丽朝宁德郡人,其父稼亭李谷为高丽朝名臣文孝公。牧隐李穑生活在高丽末朝鲜初,一个社会动荡、朝代更迭的时代。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教育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与短缺、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同自然的关系,即人不是作为自然现
人性论是古今中外永恒的常论常新的话题,一直存在着性善性恶、利己利他的争论。其实,人性既是利己的,又是利他的,利己和利他是人性中的两种倾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这两种倾向
利用卸载柔度法对25Cr2Ni4MoV进行断裂韧性试验,对比研究了初始裂纹长度、试样尺寸、试验参数及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裂纹长度的增加,测得的断裂
配电网中普遍存在谐波、无功和负序潮流超标等电能质量问题,这会引起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负荷异常发热乃至损坏等;同时通讯、医疗及高端制造等大量敏感负荷一旦供电中断或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