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从历史到当代都始终如一的重视教育发展。中国的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提倡人人都应受到教育,给下层平民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也诞生于中国。《学记》中,言简意赅地从教育的功能到学制的设想,从教育成败兴废的规律到师生间教学相长的关系,都有较详尽的讨论,体系严密,极有学术价值。‘日本学者谷口武说--《学记》对日本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百花齐放,教育成绩了硕果累累。蔡元培在中国最早提出”要养成健全人格的受教育者“的主张;鲁迅提出应该教育学生去改革社会的革命性理论;黄炎培提倡了”无业者有其业,有业者乐其业“的职业教育理想;晏阳初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运动;还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实验;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运动;以毛泽东、徐特立、吴玉章等为代表的解放区革命教育活动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开创、探索、混乱时期。1977年高考的回复标志着当代教育进入了重建时期,随着拨乱反正的实施,教育体系得以重新建构,中国教育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1991年开始当代教育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规模等方面进入了全方位发展时期,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保障,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得以体现。反观日本也正是从近代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实施“教育立国”的政策,明治政府成立后不久就明确提出了“求知识于世界”“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主张,竭力普及基础教育。1912年学童就学率已达98.2%,国民素质提高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教育也起到了马前卒的作用。1950年教育总经费为1739亿日元,占国民收入的5.1%,进入1955年以后的经济发展期,教育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1965年已达到国民收入的6.7%。教育经费的增加幅度超过了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荒木万寿夫在1962年发表的《教育白皮书一日本的成长与教育》一书的序言中说:“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纳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长期对教育发展的重视,使日本成为了超级经济强国。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教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分析,论证“教育强国”将是我国国家强盛、社会繁荣、人民幸福的长期坚持的必由之路。论文分别从以下三方面论证:1、中日教育在近代的变迁;2中日教育在现代的变迁、3、两国教育的成果以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教育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今后中国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创新点:以培养心理素质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加强基础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结构;以学会关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体系。21世纪的中国是让全世界注目的中国,教育强国之路,势必让中国长盛不衰、屹立于国际舞台之巅。我们应该有条件继承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吸收借鉴日本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为民族的进步,社会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