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银行进入我国已经29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跨国银行进入我国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1979年至1982年为第一阶段,允许跨国银行设立非营业性机构——代表处。1982年至1996年为第二阶段,允许设立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从事外汇金融业务。这一阶段的最大突破是我国政府开始允许跨国银行在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设立营业性经营机构。1996年至2001年为第三阶段,它是跨国银行进入我国向纵深方向全面发展阶段。1996年12月,我国政府允许跨国银行在深圳和上海等地试点开展人民币经营业务。1998年,我国政府又进一步放宽跨国银行进入地区的限制,鼓励其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等。2001年至今是跨国银行进入我国的第四阶段。2001年12月,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国,这标志着跨国银行在我国的进入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真正全面开放的时期。2008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7年,由于银行业相关领域的不断开放,跨国银行获准在我国发展各项银行业务,在华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跨国银行进入已经或者正在对我国的银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政策去应付跨国银行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呢?这些问题都与跨国银行的进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不仅为理论研究者所关注,更为实际工作者所关注,而这正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本文对跨国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跨国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的启示,接着回顾跨国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入方式,简单概括他们的发展现状和特点,重点对跨国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效应从正反两面做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分析。最后对部分理论效应进行了实证验证并就如何应对跨国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我国银行的绩效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在理论分析上,本文认为跨国银行进入能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竞争效应、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市场化改革效应、监管制度创新效应等从而有助于我国银行业的绩效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跨国银行的进入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对政府的经济控制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提出挑战,从而影响金融安全,短期内会增加了国内银行的短期经营成本,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在实证分析上,本文选取四大国有银行和8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5—2006年年度报表数据,通过模型对净利息收入率、营运费用率和税前利润率三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跨国银行进入对国内银行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跨国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跨国银行进入对盈利无显著影响,国内银行经营成本和国内银行净利息收入率同跨国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验证了跨国银行的进入产生了一定的竞争效应、溢出效应,但不够显著。这一方面是由于跨国银行进入我国的程度还比较浅,另一方面,还受到我国银行业发展水平和市场集中度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跨国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但对问题进行判断和解析时,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因此离不开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定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跨国银行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跨国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程度如何,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