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语》和《战国策》是先秦重要的历史典籍。论文以先秦时期《国语》和《战国策》中构词词素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中的定量与定性、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借鉴散见于词汇学专书以及一些复音词研究的论文中对上古汉语构词词素的研究成果,从构词数量、构词位置和构词类型三个方面对《国语》和《战国策》中的构词词素进行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对两个时期的构词词素进行比较,为研究先秦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复音词为主提供一点有价值的资料。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确定了对《国语》和《战国策》构词词素、复音词辨识的标准,其次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出《国语》和《战国策》构词词素的概貌。第二章通过对《国语》和《战国策》构成一般复音词(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连绵词除外)的词素进行穷尽性的综合分析,我们从构词词素和构词词素义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国语》和《战国策》构词词素的构词数量。由此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是《战国策》构成词素的构词能力比《国语》的明显增强;二是两本专著名词性词素的构词能力是最强的;三是《战国策》和《国语》相比,副词性词素和数词性词素等其他类词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四是词素项所代表的意义出现时间的早晚及其存在的时间长短对构词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章通过将《国语》和《战国策》构词词素位置类型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按词素还是按词素义考察,《国语》和《战国策》词素在构词时位置都是不定位的,可前可后。第四章我们按照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七种词素的组合方式,对《国语》和《战国策》中构词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一是《国语》代表战国中前期,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重叠式、主谓式和附加式构词法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而《战国策》代表的战国末期开始出现了补充式,尽管数量比较少,但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复合词的所有构词方式在战国末期已经初步成型;二是与《国语》相比,《战国策》中的联合式构词法的能产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仍是能产性比较强的构词法之一;三是与《国语》相比,《战国策》中偏正式复合词的能产性同样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同其它构词方法相比较,偏正式构词法是最灵活的,能产量也是最高的;四是与《国语》相比,《战国策》中动宾式构词法的能产性明显增强了,仅次于偏正式和联合式;五是与《国语》相比,《战国策》中主谓式构词法所占比例保持未变,通查这两个时期所代表的专书中,主谓式构词法的能产性同样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减弱趋势;六是与《国语》相比,《战国策》中附加式构词法的能产性稍微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最后,综合论文考察分析的结果,得出论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