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理论是由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一个较新的语用观。他提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功能性视角对语用进行描述和阐释的系统而连贯的分析方法。根据顺应理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作为语言使用的特殊形式也应可以从顺应理论的视角去研究。然而,这个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被广泛用于翻译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动态顺应理论来分析比较《等待戈多》的两个中译本,分别为施咸荣译本和廖玉如译本。
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文本的组织都要不断进行选择和顺应,这就决定了顺应在翻译中的重要性。随后以顺应论的核心概念—动态顺应为基础,分别从时间顺应,语境相关成分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动态顺应在《等待戈多》的译文中的运用和体现。对比分析涉及到两个译本在文化负载表达、性描写、翻译方法选择如删译、脚注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动态顺应的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文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翻译实际上一种复杂的不断进行选择的活动,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交际环境和目的,在不同意识程度的参与下针对语言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而且为了保持经典的魅力,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对文学作品进行重译或者修订以顺应不同的时间、语境和交际目的。译本的比较不要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还应考虑到翻译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动态顺应理论,作为一种语用综观,不仅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可以广泛应用于未来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