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Waiting for Godo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应理论是由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一个较新的语用观。他提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功能性视角对语用进行描述和阐释的系统而连贯的分析方法。根据顺应理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作为语言使用的特殊形式也应可以从顺应理论的视角去研究。然而,这个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还没有被广泛用于翻译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动态顺应理论来分析比较《等待戈多》的两个中译本,分别为施咸荣译本和廖玉如译本。   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原文的理解还是译文文本的组织都要不断进行选择和顺应,这就决定了顺应在翻译中的重要性。随后以顺应论的核心概念—动态顺应为基础,分别从时间顺应,语境相关成分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动态顺应在《等待戈多》的译文中的运用和体现。对比分析涉及到两个译本在文化负载表达、性描写、翻译方法选择如删译、脚注等方面的不同,并用动态顺应的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本文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翻译实际上一种复杂的不断进行选择的活动,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交际环境和目的,在不同意识程度的参与下针对语言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而且为了保持经典的魅力,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对文学作品进行重译或者修订以顺应不同的时间、语境和交际目的。译本的比较不要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还应考虑到翻译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动态顺应理论,作为一种语用综观,不仅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可以广泛应用于未来的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在家族文学研究中关注较少的汝南应氏家族文学为研究对象。汝南应氏家族是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很有特色的一个世家大族,由汉至晋,应氏不以官高爵显著称,而以学术文章显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专业群建设,体现院校办学实力、竞争力、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专业群为例,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
审美品味问题是西方美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休谟、伏尔泰、康德相关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皮埃尔·布尔迪厄和奥利维耶·阿苏利的审美品味理论,并试图构筑当代审美品味理论体系。
《广异记》是一部唐前期的小说集,内容丰富,在小说史中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术界对《广异记》的研究有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由于材料所限,作者戴孚的个人情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他的那部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以一个患有恋童癖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