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复合材料损伤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anl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进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复合材料的损伤与疲劳寿命分析一直是复合材料力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复合材料损伤和疲劳寿命问题,展开了相关试验和数值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复合材料层内损伤,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包含应力分析、损伤起始准则和损伤演化的三维本构模型。引入了单参数非线性本构关系表征剪切非线性行为,分别采用最大应变失效准则、基于物理失效机制的Puck准则预测纤维损伤和基体损伤的起始,考虑了就地强度对Puck准则的影响,同时结合黄金搜索算法和反二次插值法,显著提高了断裂面角度搜索的效率和精度,建立了基于能量观点的双线性损伤演化模型。通过复合材料开孔拉伸试验和销钉连接挤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2)基于建立的层内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将最大应力准则和Puck准则扩展为疲劳失效准则,结合材料性能逐渐退化模型、正则化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内疲劳损伤分析模型。采用该模型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和销钉连接件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合试验和数值方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和销钉连接件疲劳加载下损伤演化和失效过程进行研究。(3)建立了复合材料层间静态和疲劳分层损伤本构模型,对于静态分层损伤,采用双线性模型的内聚力本构关系,以二次应力准则判断分层损伤的起始,通过B-K准则表征分层损伤演化。选取经典DCB、ENF和MMB算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分层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单一型和混合型分层损伤的起始和演化。对复合材料单搭胶接接头进行拉伸试验,结合数值和试验方法研究单搭接结构的变形规律、损伤扩展和失效机理。基于内聚力单元静态本构关系,结合断裂力学疲劳裂纹扩展理论,提出了层间疲劳分层模型,选取DCB和4ENF疲劳分层算例进行数值计算,验证建立的层间疲劳分层模型。开展单搭胶接接头疲劳试验,利用层间疲劳分层模型建立分析单搭接接头的数值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结果较为吻合,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预测复合材料单搭胶接接头层间疲劳损伤扩展行为。(4)开展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与冲击后压缩试验研究,系统研究了低速冲击响应、低速冲击损伤和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采用红外热成像法对低速冲击和冲击后压缩的热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合DIC、载荷-位移曲线、应变-载荷曲线研究薄板和厚板在压缩载荷下的失效机理。结合本文建立的复合材料层内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和层间分层损伤模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低速冲击和冲击后压缩的全程分析,试验结果和数值结果较为吻合,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低速冲击和冲击后压缩力学行为。(5)开展了含冲击损伤层合板疲劳试验研究工作,采用红外热成像法对损伤演化进行在线监测,采用超声C扫描评估分层损伤的演化。疲劳加载过程中,同时测量试验件的刚度,从刚度退化的角度表征含冲击损伤层合板疲劳损伤的演化过程。建立了数值模型,以冲击结束后的损伤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结合本文建立的层内疲劳损伤和层间疲劳分层模型,对含冲击损伤层合板的损伤演化和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结合数值和试验结果,对含冲击损伤层合板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和失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微电网群将地理位置毗邻的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和储能装置互联接入中低压配电系统,是进一步提高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渗透率,促进微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形式。不同于单个微电网,微电网群结构复杂,运行过程中受控制量维数、预测数据精度等限制,微电网群协调控制在分布式微源功率优化、功率平衡、系统经济运行优化及电压稳定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为此,论文从设备级到系统级、常规模式到应急模式两个维度,针对并网运行模式下微电网
工业化进程加速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使原本紧缺的淡水资源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有机染料作为广为使用的工业原料,其不当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已成为关注焦点,对于其治理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案。光催化技术以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受到青睐,但抑制其快速发展并推进应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多数依赖紫外光驱动,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二是单组份
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快速提升,新兴市场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然而,在来源国劣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下,也有不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到严格审查甚至抵制。即使并购成功,也常常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非但没有达到本身的战略目的,反而让企
多无人机容错协同控制是控制领域和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安全协同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无人机遭遇故障时的跟踪偏差变化和补偿时间间隔是与多无人机安全协同作业紧密相关的因素。此外,未知气动参数和外界风扰均会影响容错协同控制系统的性能。目前,多无人机容错协同控制方案设计极少考虑以上问题。因此,如何在容错协同控制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以上因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
酶燃料电池是一种以生物酶为电催化剂的新型电池。由于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运行、对环境友好、可用于可植入或可穿戴设备等诸多优点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研究者关注。酶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是酶电极,它是一种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催化氧化或催化还原底物产生电流的装置。酶电极及其构筑方法直接决定了酶燃料电池的性能。然而目前酶电极的输出性能和稳定性不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这是由于酶电极上负载
学位
玻纤滤材具有过滤精度高和纳污量大等优点,但其耐折和耐压等性能较差,需要与非织造布复合以提高其加工性和使用寿命,但传统的上胶复合工艺容易造成玻纤复合滤材透气性下降。将热熔胶树脂颗粒通过熔喷技术以超细纤维形式均匀负载到纺粘布上,进一步利用热轧复合技术与玻纤滤材复合,得到了剥离强力高、透气性基本不变的玻纤/纺粘复合滤材。通过对比复合玻纤滤材的剥离强度和透气性变化,发现超细纤维负载量对复合滤材的性能影响最
本文基于CATIA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和CHS二维原理接线图线束图交互设计,利用CATIA和CHS软件的参数化功能及二次开发,提出飞机线束重量计算及统计新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工程设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重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在民用飞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机重量、重心的估算。而线束作为整架飞机重量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会影响到飞机重心位置和起飞重量。由于
期刊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海量生物序列数据,如何有效挖掘分析这些数据面临巨大挑战。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的宏基因组学,不依赖传统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直接提取环境样本中全部微生物遗传物质,从DNA、RNA序列出发,研究样本中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遗传物质组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三代测序序列比对和微生物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划分是挖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