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传统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相比较,探讨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切除“狗耳朵”技术(即改良双吻合器技术,modified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MDST)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曕性地纳入2015年0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科连续收治的中高位直肠癌病例1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MDST组)和对照组(DST组),其中MDST组99例,DST组9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病理资料、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术后造口率(再次手术)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对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前基本临床特征:MDST组患者在平均年龄(64.1±9.6岁vs.59.2±10.4岁,P=0.001)、男性比例(63.6%vs.48.0%,P=0.027)、术前血红蛋白(137.1±15.5g/L vs.131.5±16.6g/L,P=0.015)、吸烟史比例(44.4%vs.29.6%,P=0.031)等方面均高于DST组,但MDST组具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低于DST组(9.1%vs.20.4%,P=0.025)。两组在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术前白蛋白、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腹部手术史、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99)、术前临床分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术中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远端及近端切缘长度、手术方式、预置肛管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3)术后恢复情况:MDST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DST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安全性:MDST组、DST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3.3%,MDST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DST组(4.0%vs.7.1%),其中MDST组B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DST组(2.0%vs.5.1%),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与DST组相同(2.0%vs.2.0%),但吻合口出血发生率高于DST组(3.0%vs.1.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肠梗阻、盆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等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MDST组、DST组术后造口率(再次手术)均为2%。(5)术后病理:MDST组中p T分期早于DST组(P=0.04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数目、神经侵犯、脉管瘤栓、病理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p N分期、p TNM分期、远切缘阳性率等病理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患者年龄(OR:0.944,95%CI:0.894-0.996,P=0.036)、肿瘤最大径(OR:1.527,95%CI:1.090-2.139,P=0.014)是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技术不是其危险因素。结论:1.MDST与DST均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与DST相比,MDST在降低吻合口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更优的趋势。2.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是中高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