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审制度始终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关心的重大课题之一,司法的民主性是现代国家司法制度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它历经清末的萌芽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成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完善阶段。期间,历经波折,甚至在文革期间遭到废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人民陪审员制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9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重新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此后,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得以恢复和发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单行法律。此后,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工作迈入了新阶段。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审判中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是吸收了国外陪审制度有益成分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众参与司法制度,既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又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了司法公开,是人民当家做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体现,为中国司法审判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施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引导笔者进行研究的问题意识。本文首先对陪审制进行了回顾,不仅回溯了陪审制的历史渊源及其产生原因,还阐述了陪审制度在司法工作中的重要价值。随后,追溯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与国外的陪审团制度和参审制度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思想观念、立法以及司法操作等三个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立法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和缺少完备的实施细则;司法操作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和启动程序、人民陪审员陪审效力认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积极性以及人民陪审员管理培训和经费保障等五个方面。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思想观念而言,要正确认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就立法而言,可以尝试制定《人民陪审员法》和实施细则;就司法操作层面而言,需要加强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拓宽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范围和启动渠道、合理界定人民陪审员的陪审效力、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加庭审的积极性和建立人民陪审员管理培训和经费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感觉性共济失调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结合文献复习感觉性共济失调型CIDP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
本文在梳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以程序正义为视角,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进行了程序检讨,并进一步提出了法院调解中的程序正义保障机制构建路径,试图在现有司法体制下通过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当中十分著名的态度行为理论。它以“行为理性”为预设前提,阐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和行为意向及实际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企业
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揭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核心脉症、用量规律、证候要素以及症一药一方之间的相关性,试图从中发现全小林教授应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
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危机频发,其中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美国“911”事件、我国的“非典”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这些影响巨大、波及范围广的危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对外宣传是让国外准确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提升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工具。外宣材料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
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中毒性肝损伤及一系列病变,是临床的常见病。本研究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原则,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作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限。目前认为DPN发病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初步探讨其中医证候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从中医辨证角度为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合并业务不断增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我国对企业合并业务的会计处理与国际通行的处理方法却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达到统一。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