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兴起与逐渐发展,以描写城市为主要对象的文学类型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迅速发展起来,成为20世纪文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缘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性,东北沦陷区城市突出显示出不同于三四十年代其他地区商业都会的异质性,东北籍作家以及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作家们,面对东北沦陷区城市的殖民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的危机与苦难有着异常强烈的感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殖民社会的城市世界,以独特的眼光与笔触深刻展示了东北的城市景观,再现了殖民视域下城市人的悲惨生活,揭示了生活在其中的城市人灵魂与价值观的嬗变。在列强侵入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城市,必然带着鲜明的且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征,这些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空间系统,如公共空间、文化空间与信仰空间等,而这些空间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泛的描写对象;创作者在小说中以强力与心仪的表现技巧,也为城市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以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为研究对象,梳理东北沦陷区作家以城市为主题的作品,力图对当时沦陷区作家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度进行分析,以探讨沦陷区作家的城市表达在沦陷区文学中的价值性。第一部分,通过对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的创作量、小说主题与题材、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进行梳理和概述,总结沦陷区作家的城市小说创作概况,分析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文本所呈现的主题以及东北沦陷区作家城市书写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通过细读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文本,探讨在当时的城市中的市民形象,根据人物在殖民城市不同的感受与境遇,将东北沦陷区城市中人分为希冀与失望的外来者、善恶交织中的女性以及颓废与迷茫的知识分子三类,并在对人物形象梳理与分类的基础上,探究殖民城市中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在殖民环境的压迫下人性的灵魂与价值观的嬗变。第三部分,在殖民视域下,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中的公共空间、私人空间以及其他具象空间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试图探究东北沦陷区城市小说家对公共空间以及私人空间的展示与描摹,以及这些空间所具有的特征性,在与乡村空间的比较中,揭示东北沦陷区城市的具象空间所发生的变迁。
其他文献
书籍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的标志之一,从它的产生至今,人们早已不局限满足于书籍的传播意义。书籍装帧的设计也不只局限于给书穿上“外衣”。一些有见地的出版家,有修养的学者,包括有
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其主要任务,但由于各种因素,近年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可以说“防不胜防”,所以对初级中学体育伤害事故的
同义词,由于意义相近甚至重合,极易引起理解和运用的困惑,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学习者经常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同义词不加细致区分,随意使用,因而极易造成语言使用的不正确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探测率高、工作温区宽、噪声和功耗较低等优点,一直是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热释电材料的性能和器件的隔热结构是影响
我国将稳步推进房产税的改革,而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准确界定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和比较了面积、市场价值和租金收入三种类型的房产税计税依据的优点和缺点,在
为了在地基阻抗力的计算中能考虑基础动力阻抗函数频率相关性和避免反复进行傅里叶变换,采用地基阻抗力的时域差分计算方法,进行了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的结构时程分析程序二次
人物塑造是戏曲剧本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结合自身剧本的实际情况,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风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在经典的戏曲作品中屡见不鲜,千篇一律脸谱化的女
《妇女时报》(1911-1917)是清末民初的第一份商办妇女专门性报刊,包天笑、周瘦鹃、毕倚虹、徐卓呆等一些当红通俗文学家为其撰稿人。《妇女时报》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当时上层社
李金发深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无论是诗歌、雕刻、绘画创作,他都给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诗歌、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视角。李金发的这种创新的意识是值得研究。本文尝试从跨文化的
自宋代以来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卷帙浩繁,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题材的不断丰富,作家创作技巧日臻成熟,长篇小说的结构布局呈现出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