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与“翻译过程总括模式”——译著《黑奴吁天录》的个案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一个顺理成章的要求便是翻译必须能够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做到忠实于原文。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的存在以及译者所处的现实世界的影响。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无论哪一位译者,由于使用跟原著不同的语言,面对不同的读者群,在不同的文化范畴和历史背景下运作,受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制约,因而在翻译时就会加入自己译作世界的内容,根本不可能产生出跟原作世界一模一样的译文来。 对于林纾以及林译小说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其症结就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翻译实践的认识上的偏差。人们对林纾明白晓畅、优雅凝练的古文译品赞不绝口的同时,又对他随意增删、动辄改写的策略横加指责。本文拟以林纾及其译著《黑奴吁天录》为分析对象,以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提出的“翻译过程总括模式”为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对林纾译作世界申的诸因素的全面考察以及与原作世界的对比,揭示出译作世界和原作世界的矛盾冲突是林纾对原作进行改写的根本原因。“不审西文”的古文大家林纾,带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尚以及对西方文化的一般领会,在解决矛盾冲突时,必然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符合本族语文规范的增删和改写。这种现象表明:在翻译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译者主体因素的参与对译作的产生起决定作用。 这一研究引导我们对今后如何以科学的眼光客观、公正、全面地评判译者及其译作做出新的思考。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actors that are likely to arouse language anxiety in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d the ways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self-awarenes
长期以来,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词汇量是衡量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一个标志,词汇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词汇的教与学在第二
美国黑人少年小说家米尔德丽德·狄罗斯·泰勒(Mildred DeloisTaylor)以其洛根家族小说驰名美国少年文坛。洛根家族小说中最为著名的则是《滚滚雷声,听我呼喊》(Roll of Thun
电视英语新闻在中国的对外宣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想了解中国的现在以及过去的英语国家观众提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窗口.由于国内的电视英语新闻是通过翻译汉语新闻来制作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在教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职英语作
语音被称为是语言的基础.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开始,语音分析则是语言学研究的第一步.在日语教学较为普及的今天,语音教学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在日语语音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