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也使我国形成了文化多样性,而舞蹈从社会形态组成以前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历经各朝各代逐渐成熟并形成一门独特的文化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巴渝地区的“竹枝”文化中的竹枝乐舞部分,总共分为六个部分。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绪论部分提出,本文以唐朝时期被发现“竹枝”文化作为研究背景,通过乐舞形式认识和了解巴渝地区的历史文化形态、民俗风情、艺术追求,使之成为地域标志为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从整体上简述巴渝地区的历史、人文和地域特征对巴渝文化的影响,然后通过巴渝文化来了解、研究“竹枝”文化。第三部分截取唐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段,分析唐朝时期竹枝词的独立对竹枝乐舞产生的巨大影响。第四部分以纵向时间发展顺序,从竹枝乐舞的起源巴渝舞,演进过程中出现的踏蹄舞,同源不同流的土家族摆手舞,以及传承至今依旧收到广大民众喜爱的打连厢活动等四个方面,找寻出激活竹枝乐舞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五部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与现有的竹枝乐舞“活化石”土家族摆手舞和打连厢,所体现出的乐舞动作特点、伴奏特点、演唱特点、表演形式特点、服饰特点、道具特点,为激活与重现竹枝乐舞提供理论支撑。对现今已有的竹枝乐舞剧目进行分析,总结出各自优点,同时对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在遵循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前提下,结合竹枝乐舞流传过程中体现在其他姊妹艺术身上的乐舞特点,用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操作,最终为激活竹枝乐舞提供可行性实践论证。最后一部分结论,归纳、总结出竹枝乐舞的艺术形象,指出竹枝乐舞是巴渝文化的代表,它身上有着巴渝人的气节与传统,激活竹枝乐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对中国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民俗歌舞艺术——竹枝乐舞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很好促进、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