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事件的突发性特点日益明显,虽然非典事件已经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是随着近几年各类危机事件的频发,危机传播似乎开始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传播方式介入到了受众的媒介生活中。新媒体带来的开放式的媒介环境促进了自媒体在受众群体中的广泛应用,然而这种开放自主的传播方式似乎也让受众在参与或试图参与危机传播时对传播内容的判断略显盲目。如日本地震后,我国国民“抢盐风波”事件的发生,这表面上是受众对于微博内容的盲目信赖和转发,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是一定程度上受众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我国受众群体庞杂,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以及实际生活观察,我们发现大学生在现下新媒体环境中表现出的群体特点更加的明显,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意在立足于传播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之上,以我国东、西、中部地区部分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对危机传播潜伏、爆发、延续和痊愈四个阶段和信息流、影响流以及噪音流三个流派的详细分析,再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在危机传播中的即时化、失衡化和碎片化特点进行阐述,意图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从认知、态度以及行为三个层面来对媒介素养概念进行解构。最后,再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数据分析以及访谈的修正,得出了公共危机传播中“特有”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即在现今的危机传播中,大学生虽然接触媒介频繁,但是上网目的不够明确;媒介参与空间在逐渐扩大,但是参与动机不强;同时,他们在使用媒介方面,人际传播的传播方式需要受到重视。针对如上结论,在研究的最后还提出了相关的危机传播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意求从危传播的独特角度来完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