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腹水的出现严重影响着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易诱发致命的并发症,因而死亡率高。本次研究针对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表现,研究其实验室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寻求肝硬化腹水中医各证型具有诊断价值的指标,为客观的判断中医辨证提供临床依据,为肝硬化腹水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科学的临床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彩色超声示腹水征阳性,资料完善,且不伴有其他腹水诱发性因素的94病例纳入研究范围。整理并收集记录肝硬化腹水病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类型、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腹水彩超定量、肝胆胰脾彩超等相关指标,按统一的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从中总结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特点,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加以处理,从而探究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符合选取标准的肝硬化腹水病患者共计94例,其中女性31例(占32.98%),男性63例(占67.02%)患者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59.40±11.31岁,肝硬化患者的年龄多集中分布在50~59岁阶段。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肝硬化腹水以中老年发病为主,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为其主要病因;肝硬化腹水的不同病因的性别倾向性较明显。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占大多数62.77%,男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为主,占全体男性患者的69.84%,而女性患者则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为主,两者共占肝硬化腹水全部女性患者的74.19%。剔除本次研究病例中样本量过小的2组中医证型后,将剩余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湿阻证(34例)、水热蕴结证(23例)、阳虚水盛证(17例)、阴虚水停证(13例)四型进行分析。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在气滞湿阻证型之中最高,且与另外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在阴虚水停证组之中最高,且与气滞湿阻证、水热蕴结证组及阳虚水盛证组的比较具有差异性;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在气滞湿阻证组之中最高,且与水热蕴结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三组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水平在水热蕴结证型的之中最高,且与其余三组证型比较有差异性;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在阳虚水盛证型中最高,阴虚水停证型之中最低;门静脉内径(Portal Vein Diameter,PVD)均值在水热蕴结证之中最小,且与其余三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血流速度水平在水热蕴结证之中最高,且与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两组相比具有差异性;以上结果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中医各证型与彩超指标相关性研究显示,气滞湿阻证的腹水量较少,水热蕴结证、阳虚水盛证和阴虚水停证的腹水量相对较多,但四组中医证型患者的腹水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脾静脉内径(Splenic Vein Diameter,SVD)在气滞湿阻证、水热蕴结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四组证型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课题验证了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ALB、PT、HGB、WBC、PLT、PVD、门静脉血流速度等实验室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阐明了肝硬化腹水病人各证型客观指标的量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随着肝硬化腹水证型的变化,肝脏的摄取能力、合成功能、代谢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的量化变化,并且其量化程度与其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基本相符。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以气滞湿阻证为主,肝硬化腹水晚期以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为主,随着其证型的演化,病情加重,客观指标的变化愈大,预后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