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载体,利用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L-MRI),通过观察PDM患者的静息态脑血流量,以期探讨针刺治疗PDM可能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PDM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15例,1个月经周期基线观察后,PDM患者接受针刺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疗3个月经周期,健康受试者不接受治疗。PDM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the 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分、ASL-MRI扫描。健康受试者与PDM患者针刺前同期进行SAS、SDS的评分、ASL-MRI扫描。通过对比PDM患者针刺前后的VAS、CMSS评分,评价针刺对PDM患者疼痛、伴随症状及发作时间的改善程度;通过分析两组基线期和PDM患者针刺前后的SAS、SDS评分,评价针刺对PDM患者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根据ASL-MRI图像测量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通过对比分析PD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CBF的改变,筛选与PDM病情相关的异常脑区,分析PD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CBF差别,同时分析针刺对PDM患者CBF的影响。结果:1.PD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身高、体重等)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PDM患者针刺前后的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评分比较:针刺后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COX痛经症状平均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COX痛经症状总发作时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D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SAS、SDS总分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M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SAS、SDS总分比较,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PD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脑血流量变化:与健康受试者比,CBF升高的脑区为左侧额中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中回;CBF降低的脑区为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5.PDM患者针刺后与针刺前的脑血流量变化:与针刺治疗前对比,CBF升高的脑区为左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楔前叶、左侧楔前叶、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右侧枕中回;CBF降低的脑区为为左侧额中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丘脑、左侧中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角回。结论:1.针刺三阴交、关元可以减轻PDM患者疼痛和伴随症状的程度。2.PDM患者与健康受试者比,SAS、SDS具有明显差异,说明PDM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PDM患者针刺后与针刺前比,SAS、SDS无明显差异,本选穴方案针刺后PDM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不明显。3.前额叶皮质、中央后回、颞叶皮质等区域的脑血流量改变可能与PDM发病的中枢机制相关。4.针刺治疗PDM调节前额叶皮质、颞叶皮质、边缘系统等区域的脑血流量可能是针刺治疗PDM起效的中枢机制。